英语中的汉语借词的研究__--__接触语言学视角.pdf

英语中的汉语借词的研究__--__接触语言学视角.pdf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英语中的汉语借词研究——接触语言学视角 中文摘要 英语中的汉语借词研究——接触语言学视角 中文摘要 语言接触是 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国际语言学界研究的热点,主要研究不同源的、 或虽同源但已分化的语言相互接触而引发的语言变化规律。 民族之间的贸易往来、文化交流、移民杂居、战争征服等各种形态的接触,都 会引起语言的接触。语言的接触有不同的类型,其中最常见的,就是词汇的借用。 从词汇角度说,整个英语史就是一部词汇借用史。英语在其 1500 多年的变迁过 程中,共计吸纳了 120 多种语言的词汇。它从几个日耳曼部族的语言发展成为今天世 界上最流行的语言,成为“不是世界语的世界语”。英语借词的来源,非常广泛,这 其中就有一部分是来自汉语。 由于是小宗词源,英语中的汉语借词,虽然早在 19 世纪晚期语言学家就开始提 及,但一直没有得到重视。这种情况直到 20 世纪 80 年代才有起色和改观,代表性研 究有 Chan Kwok (1985)的香港词汇研究、美国学者Garland Cannon (1987;1988) 的汉语词汇研究,以及大陆学者汪榕培(1986;2001 ;2002 )先生的“英语中的汉语 借词”研究。在接下来的二三十年里,国内这个领域的研究呈现出一派热闹景象,但 繁华的背后,有两个基本问题没有得到解决,一是“量”的问题:英语里到底有多少 汉语借词?二是“质”的问题:是什么样的借词?有怎样的规律? 本论文从接触语言学的角度,以已有语料和自建语料为基础,整合已有的借词理 论,采用理论研究和语料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借词的整个“动态”过程为“纲”, 以借词的分类为“目”,以语言、社会、文化等因素为切入“点”,以借词语料为支撑 “面”,做到“点”“面”结合,“纲”举“目”张。 语言接触研究,既讲接触,也讲影响,换言之,就是过程、结果两者都要兼顾。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提出借词“动态过程论”的构想,将借词研究的外延扩大,保 留传统的“词典借词”研究,增加“前借词”和“后造词”的研究。这样,借词研究, 就分成了三个阶段,从而构成一个“动态”的“过程”。对这个“过程”进行全面考 I 中文摘要 英语中的汉语借词研究——接触语言学视角 察,有助于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形成系统的、分层的认识。 前借词,是指“临时借用”的翻译词汇;后造词,是指英语、汉语或英汉语混合 而“新造”的词汇,两者都是“新词”,通常情况下,不能视同“借词”,但随着接触 的深入,时间的推移,它们却有可能转化为“借词”。从借词角度看,前借词阶段的 音译和仿译方法,有利于“新词”向“借词”转化;后造词阶段的“新造词”,特别 是英语新造词,由于舍弃了汉语的形式,看不到汉语的“源模”,因而,相比之下, 难成借词,一般词典不予收录,收录了也不注明词源,总体说来,数量有限,难以统 计。 语言的发展和演变,通常需要一定的时间,是一个“渐变”的过程;但一些非语 言因素,如政治因素、科技因素等,借助现代快捷的传媒,可穿越时空,让“新词” 一举成为“借词”,是一个“突变”的过程。 词典借词,顾名思义,就是被一般英语词典收录了的汉语借词,处于借用过程的 “借入”阶段。根据其语素和构式的存无,可细分为音译借词、混合借词和义借词三 种。 音译借词的数量,大致有三、四百个,从时间上看,16 世纪之前的很少,主要集中 在 19 世纪和 20 世纪,总体呈增长趋势;从语义上看,多为饮食、艺术、动植物、政治 等词汇;从拼法上看,普通话拼音词汇最多,以后依次是威妥玛拼音、粤语拼音、威妥 玛之前的拉丁拼音、闽南语拼音以及洋泾浜英语等等。需要强调的是,洋泾浜英语的借 用方式,和普通的借词方式不同,其特点是 “结构借用”比较突出;借词有直接借词和 间接借词两种。间接借词中,以“日媒词”贡献最大,有200 多个。由于词源考证复杂, 尚待深入研究。 混合借词有派生和复合两种方式,通过派生方式产生的汉语借词大约有 100 个; 通过复合方式产生的大约 800 个,其中音译义注词有几十个,描写词有 70

文档评论(0)

whx00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