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世纪—年代的西方经济学说.ppt

  1. 1、本文档共4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十章世纪—年代的西方经济学说.ppt

经济学说史教程 21世纪经济学系列教材 《经济学说史教程》 Textbook of History of Economic Theory 第二版 主编 陈孟熙 副主编 郭建青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第七篇 20世纪20—30年代的西方经济学 第二十章 20世纪20—30年代的西方经济学说 第二十一章 凯恩斯的经济学说 第二十章 20世纪20—30年代的西方经济学说 本章重点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不完全竞争学说 第三节 均衡理论的发展 第四节 货币数量论与威克塞尔的累积过程理论 阅读书目 思考题 第二十章 20世纪20—30年代的西方经济学说 20世纪20—30年代传统西方经济学向现代西方经济学过渡。在这一时期经济学家有英国的皮罗·斯拉法、琼·罗宾逊、约翰·希克斯;美国的张伯伦、欧文·费雪;俄国的斯拉茨基;瑞典的威克塞尔等。他们在垄断竞争理论、消费者均衡理论、货币数量论等方面提出了与传统西方经济学不同的新论点,为现代西方微观经济理论及宏观经济理论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概述 一、理论与实践的矛盾 19世纪末至20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中的两件事对西方经济学的发展与演变产生重要影响: 1.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资本主义国家相继完成了从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的过渡,垄断已成为资本主义经济生活的本质特征。 2.1929—1933年出现了资本主义历史上最严重的经济大危机,进一步危及资本主义的生存与发展。 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理论已不能为资本主义制度辩护,西方经济学界被迫另谋对策,对传统理论进行较大的修改和补充。 第一节 概述 二、 西方经济学说发展的重要转折点 在微观经济理论方面,出现了张伯伦的“垄断竞争”理论和琼·罗宾逊的“不完全竞争”理论,无差异曲线在需求理论中的运用以及对需求理论的其他修改、补充等。 在宏观经济理论方面,出现了瑞典学派的宏观动态均衡理论和以凯恩斯《通论》发表为标志的现代宏观经济理论体系。 就此微观经济理论和宏观经济理论成为两个相对独立的部分,确立了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 第二节 不完全竞争学说 一、不完全竞争学说的产生 随着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垄断因素不断加强,垄断组织日益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危机频繁出现,失业现象加剧。传统经济自由主义的“新古典学派”理论难以解释清楚的。 1926年,英国剑桥大学的皮罗·斯拉法(在《经济学杂志》上发表了《竞争条件下的收益规律》,分析了马歇尔完全竞争假定与规模收益递增或递减不相容的情况,提出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是放弃关于竞争的研究转向对垄断问题的研究。 第二节 不完全竞争学说 斯拉法对马歇尔经济理论的诘难,主要围绕着完全竞争的不现实的假定展开: 马歇尔的经济理论假定,大多数厂商在完全竞争下生产和销售,部门的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决定商品的均衡价格。斯拉法指出,这种局部均衡的方法没考虑到买主购买商品时对不同的售卖者的态度。各个厂商对他们产品的需求曲线不会是具有完全弹性的水平线。 马歇尔理论体系的另一个问题是他对长期规模收益的假定及这种收益律对部门供给曲线的影响。他认为规模收益递增或递减不会与完全竞争的假定相冲突而。斯拉法认为,从长期看,规模收益递增或递减都是与竞争部门的局部均衡分析不相容的。 第二节 不完全竞争学说 斯拉法认为,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是放弃关于自由竞争的研究方法,转入研究垄断问题。在斯拉法研究的基础上,20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张伯伦和英国经济学家琼·罗宾逊几乎同时独立地发表了论述垄断竞争理论的著作,标志着现代西方经济理论中不完全竞争学说的确立。 第二节 不完全竞争学说 二、张伯伦的垄断竞争学说 1.生平和著作:爱德华·黑斯廷斯·张伯伦(1899—1967)。在1927年,他就完成了以《垄断竞争理论》为题的博士学位论文。1933年,与英国的琼·罗宾逊的《不完全竞争经济学》同时,出版了《垄断竞争理论》一书。这两本微观经济理论专著,系统阐述了垄断竞争(不完全竞争)理论,奠定了现代微观经济理论中厂商理论的基础。 2.《垄断竞争理论》 在书中,张伯伦对传统的新古典经济理论进行了检查分析,系统提出了垄断竞争理论。这种理论的基础就是他创造的产品差别的概念。 第二节 不完全竞争学说 张伯伦的分析是从“纯粹竞争”的概念开始的。 他把纯粹竞争的条件分为两个部分:a.市场必须存在大量的买主和卖主。b.市场上的厂商都生产同样的产品。对于产品差别的概念,他认为每一产品都会由于它的销售环境的独特性质、它的位置、它的商标和质量上的差异而被认为是一种独特的产品。垄断正是由某种形式的产品差别造成的。 第二节 不完全竞争学说 垄断竞争的均衡。

文档评论(0)

基本资料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