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张五常 谈摄影 三篇.doc
張五常 談攝影
?
张五常
2005.07.14
?
?六月五日戴天在《信报》发表《珍爱者必非常物》,简略地评论黄贵权新出版的摄影集,很有意思。评论虽短,却道出艺术哲理。一般人把摄影视为次级艺术,不难理解,但戴天的含意,是摄影可以是一级艺术:「由『眼中』至『脑中』又至『手中』,是一以贯之的(艺术创作)辩证流程,而画也好,摄影也罢,倘若都能加以掌握,再益之以情,就无不为佳作了。」 无意说葡萄是酸的,但我总是觉得国际沙龙的摄影作品,虽是艺术,但除了美观与技术,毫无创意,感情表达更谈不上。读者可能说:「张五常算什么?沙龙比赛籍籍无名,少说几句不是很好吗?」本来是,但香港有个黄贵权,曾经打遍天下沙龙无敌手。黄医生今天不管沙龙了,如果拿这几年的心爱新作去「跑龙」,得个桔是意中事。 这就带来我要说的。如果黄贵权拿出他昔日的沙龙名作出摄影集,戴天不会为之动笔写文章——可能连看也懒得看。但黄医生今天脱离了沙龙传统,以情为事,作品触动了戴天心底里的和弦,后者于是引用韩愈说的「珍爱者必非常物」,又引用郑板桥的从眼到心到手的流程来欣赏。 是个有趣的问题,哲理不浅的。戴天是朋友,没有听过他懂摄影,而他对艺术懂多少我不敢发出保证书。但戴兄的文学修养远在我之上,是个性情中人,没有疑问。这就是了:艺术作品如果不是为了给戴天这种人看,要给谁看才对呢?黄医生也是朋友,知道他的背景。他今天的摄影作品可以情动戴天,沙龙却跑不出来,我们要怎样看摄影艺术才对呢?一个搞摄影的应该选择入国际沙龙呢,还是情动戴天?我的选择明确,黄医生的选择也明确,但摄影沙龙的朋友不那样看。 艺术创作要为作者自己欣赏,但能情动外人也重要。大艺术家的品味可能远超世俗,或近于发神经,为这些「天才」的品味创作可能「曲高和寡」。戴天没有领过艺术家牌照,但才情洋溢,不说假话。一个搞摄影艺术的人,在作品满足自己之余又能满足戴天那样的「外人」,应该没有矛盾,不是很好吗?为什么数十年来,沙龙的摄影作品是另一回事呢? 我绝对不相信沙龙的影友不能摄出情动外人之作,虽然要达到黄医生的水平不容易。达到一半不难吧——以「情」衡量,与沙龙相比,一半有余了。不为也,非不能也。 前些时摄得几帧感情澎湃的梅花,陈复礼见而爱之。当这几帧作品在电脑上处理时,一位不认识的人在旁观看,叫绝。我说:「入选沙龙的机会不高吧。」这人骂了出来:「管沙龙作什么?能摄得这样感人的作品,十个沙龙金牌我也不换。」 这是困难:金牌不金牌无所谓,为什么不容许我通过沙龙让影友们分享一下自己对景物的感受呢?影友们一般喜爱我的作品,但却说:可惜这类作品沙龙不容易接受。 是个怪现象。影友们喜爱,很喜爱,但认为入选沙龙不易,为了入选他们不会尝试感情奔放之作。沙龙的评审员也是人,应该也喜爱,但为了尊重沙龙传统,感情奔放的不敢接受。 不要让「成见」左右艺术;我建议多让戴天这种人作国际摄影沙龙的评判。
?
?
黃貴權的攝影藝術
張五常
?
日前曹操與劉備煮酒論英雄,前者問後者天下英雄誰屬。劉備舉了多個例子,曹操皆嗤之以鼻。最後劉備問:「誰能當之?」曹操以手指一下劉備,再指一下自己,說:「今天下英雄,惟使君與操耳!」劉備嚇了一跳,手上的匙箸落於地下,可幸恰巧雷聲大作,有個藉口,救他一救。
幾個月前黃貴權與我煮酒論天下的攝影藝術英雄,我說:「惟使君與區區在下耳!」當時黃醫生手上沒有匙箸,也沒有雷聲,竟然面不改容。
當然,我是跟黃醫生說笑。但英諺云:笑話多少有點真理。藝術有多種,而攝影藝術本身就分門別類:人像、廣告、設計、建築等攝影,大有學問,皆藝術也。黃醫生和我出身的沙龍攝影,佳作不容易,精品可遇不可求。這裡要談的攝影藝術,是另一種。這是以景物表達感情,作者希望能通過鏡頭把自己的感情傳達到觀看作品的人那邊去。既然已景物表達,作者首先要感受到景物究竟對自己在說什麼,然後才通過鏡頭表達出來。
純為表達情感而操作的攝影者不多,當然不能說止於黃醫生和我兩個,但不多。說過了,攝影者把快門按下去,山是山,水是水,感情安在哉?這樣的作品可以很美觀,正如一些明信片或風景介紹的書籍,好得不得了。但這種作品不代表作者自己的感情表達,幾個或多個攝影這可以攝得完全一樣,分不開來,個人的風格就談不上。每個人對景物的感受不可能是完全一樣的吧。
這解釋了為什麼那麼多的攝影者務求與眾不同,可惜大部分走錯了路向。他們(今天用上電腦技術),把山弄得不像山,水弄得不像水,有點整古作怪。這種作品也有可觀的,問題是我懷疑那是作者對景物的真情實感。
成功地表達感情的攝影作品曾經出現過,有兩派。其一是一百年前,攝影藝術興起筆之初,幾位大師用簡單得彷彿只有一個小孔的鏡頭,景物攝得模糊不清的,以直覺把作者對光的感受傳達到感光的底片或相紙上。擇其佳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