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系统及程序设计课程设计23.docVIP

计算机系统及程序设计课程设计23.doc

  1.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计算机系统及程序设计课程设计23.doc

东 北 石 油 大 学 课 程 设 计 报 告 2011年 7 月 12 日 东北石油大学课程设计任务书 课程 计算机系统及程序设计 题目 微机系统及C语言程序设计 专业 测控技术与仪器 姓名 杨维龙 学号 100601240222 一、主要内容: 1.微型计算机系统及其体系结构:计算机发展与分类、计算机基本原理与体系结构、冯·诺依曼计算机结构与工作原理、微型计算机构成; 2.C语言程序设计环境及典型程序设计: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过程、Turbo C语言程序设计环境、典型C语言程序设计。 二、基本要求: 了解计算机工作原理、掌握冯·诺依曼计算机结构及工作过程、了解现代PC机构成;掌握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的步骤,掌握Turbo C编译环境及其设置方法,用C语言完成一个命令行参数处理、一个文件处理程序的设计。 三、主要参考资料: [1] 郑纬民,汤志忠. 计算机系统结构 (第二版) [M]. 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6. [2] 李学干. 计算机系统结构 (第四版) [M].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5. [3] 谭浩强. C程序设计(第三版) [M].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2. 完成期限 2011.7.7—2011.7.12 指导教师 宋金波 赵志华 专业负责人 曹广华 2011年 7月 7日 目 录 1、计算机原理及其体系结构 1 2、微型计算机的构成 2 3、C语言程序设计 3 4、总结 4 参考文献 4 1、计算机原理及其体系结构 1.1、计算机基本工作原理 采用运算放大器或555定时器构成多谐振荡器,产生矩形波信号作为计数器的时钟脉冲,计数器输出经译码器可得多路译码输出信号,再经过驱动器使相应的彩灯点亮。 1.2、应用电路电路图 图1 基本原理框图 1.3、电路工作原理 (1)UL0 (2)2、微型计算机的构成 2.1、计算机发展与分类 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于1946年诞生,它是由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约翰·莫克利(John Mauchly)和普雷斯普尔·埃克特(J.Presper Eckert)等人为当时美国进行新式火炮试验所涉及复杂弹道计算而研制的电子数字积分器与计算机(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alculator),简称为ENIAC 。 自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问世以来,计算机一直在以惊人的速度发展。目前,人们根据计算机所采用的电子逻辑元件将计算机的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 : 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大规模集成电路 其中每一个发展阶段在技术上都是一次新的突破,在性能上都是一次质的飞跃。 第一代计算机(1946—1958) 第一代电子计算机是电子管计算机,其基本特征是:采用电子管作为计算机的逻辑元件,数据表示主要采用定点数,用机器语言或汇编语言编写程序。由于电子管的特性,第一代计算机体积庞大、造价很高、可靠性差。每秒运算速度仅为几千次,内存容量仅几KB。第一代计算机主要用于军事和科学计算。 第一代计算机的代表作ENIAC约有18800只电子管、1500个继电器、70000只电阻及其他各类电子元件,占地170平方米,耗电量每小时150千瓦,重达30吨,每秒进行5000次加法运算。 第二代计算机(1958—1964) 第二代电子计算机是晶体管计算机,其基本特征是:逻辑元件用晶体管代替电子管,用磁芯和磁盘、磁带作为存储器。由于采用了晶体管,计算机体积小、成本低、功能强、功耗小、可靠性大大提高。运算速度达每秒几十万次,内存容量扩大到几十KB。同时软件系统也有了很大的发展,提出了操作系统的概念,出现了汇编语言,产生了FORTRAN、COBOL和ALGOL等高级语言。 第二代计算机的应用从军事研究、科学计算扩大到数据处理、实时过程控制和事务处理等领域。IBM公司的IBM-7094,CDC公司的CDC1604计算机是第二代计算机的代表。 第三代计算机(1964—1970) 第三代电子计算机是集成电路计算机,其基本特征是:逻辑元件采用小规模集成电路SSI (Small Scale Integration)和中规模集成电路MSI (Mi

文档评论(0)

xinshengwencai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311233133000002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