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非孟德尔遗传.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砷暴露与表观遗传改变 砷为常见污染物和人类致癌剂 可诱发皮肤、肝脏、肺、膀胱和前列腺癌,其中肝脏是重要靶器官 经典遗传毒性测试系统中不诱发点突变,但导致DNA大片段缺失 其在体内代谢过程中被甲基化,使DNA甲基化的供体SAM(S-腺苷甲硫氨酸)含量降低,导致甲基化模式改变 g. 环境雌激素的表观遗传学效应 一、HSP90与DES的表观遗传学效应 1、HSP90 可以修饰若干基因的染色质构象(如:增加甲基转移酶SMYD3的活性) 可倡导WNT信号系统的靶基因、雌激素受体(ER)靶基因的调控 注:WNTs指导器官、组织的细胞行为和形成形成 DES的表观遗传学效应 DES(二乙基乙烯雌酚) 20世纪40~70年代,在美国广泛用于孕妇防范流产 1971年,发现0.1%的雌性后代在青春期出现阴道明细胞腺癌,95%出现良性生殖道(器官)形成与功能异常 被暴露的妇女随年龄增长而进入生殖器官癌症高发期,其患其他疾病的概率也出现增加趋势 DES被确认为:经胎盘直接对发育中的胚胎发挥作用的化学致癌物,跨代引起子宫癌、发育异常和肿瘤发生 2005年,Ruden模型: 正常:PGCs特异染色质区的CpG被甲基化,启动子宫癌的基因(e.g. c-fos的增强子区域)处于非活化状态 DES暴露:低甲基化 其他环境雌激素的表观遗传效应 雌二醇可引起卵黄蛋白原基因启动子区CpG和雌二醇响应元件的去甲基化,提高产蛋母鸡肝脏的卵黄蛋白原基因的表达 雌二醇类似物都可能具有类似作用 (内分泌扰乱物) 植物雌激素 黄豆中的金雀异黄素(Genistein)在营养补充和医疗上都以超生理浓度使用 其可通过维持DNA甲基化模式而降低若干癌症的危险度 但围产期暴露则导致癌症危险度提高 相同剂量的DES或genistein对1-5d雌性CD-1小鼠处理, 18月龄时,子宫腺癌发病率分别达到31%和35% Genistein能显著改变小鼠某些特异基因的CpG岛的甲基化 其他:DDT及其同类物,因含有甲氧氯而具有雌激素活性 第五节 核外遗传 1909年,柯林斯首先报道了紫茉莉镶嵌叶的遗传不符合孟德尔定律,而是表现为母本的表型。 紫紫茉莉镶嵌叶花斑的遗传是由核外基因组——叶绿体基因所控制,其遗传方式为母系遗传。 1909,Carl Corrans,非孟德尔遗传发现者,洗澡花(紫茉莉)花斑枝条 (一)叶绿体系统的核外遗传 1909年由Carl Corrans发现(irabilis jalapa) 杂种植株所表现的性状完全由母本枝条所决定的,与提供花粉枝条无关。 由此可知,决定枝条和叶色的遗传物质是通过母本传递的。 花斑枝条的绿叶细胞含有正常的绿色质体(即叶绿体),白细胞只含无叶绿素的白色质体(白色体),而在绿白组织之间的交界区域,某些细胞里既有叶绿体,又有白色体。 线粒体电镜照片 (二)线粒体遗传 1981年,Anderson完成了人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的测定。 双链16569bp,其中一条为重连,一条为轻连。基因编码物各不相同。 2种rRNA;22种tRNA;13种蛋白质。 基因中不含非编码序列,多数情况下,几乎不含终止密码,mRNA在特定区域加PolyA。 转录与翻译均在线粒体中进行。 DNA不与组蛋白结合。 线粒体基因组 线粒体DNA的遗传特点 1、具有半自主性 2、部分遗传密码与核不同 3、母系遗传(不符合经典遗传定律) 4、在细胞分裂间经过复制和分离 5、突变率极高(比核基因大10-20倍) 6、主要编码与氧化磷酸化过程相关的酶系 * 1999 年11 月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的Mo rgan HD等, 首次在哺乳动物中发现表型突变现象。他们利用基因型完全相同的小鼠进行自交实验, 这种小鼠它们的基因型虽然相同, 但其毛色却差异很大, 从黄色到不同组合的杂色不等。实验发现, 新生小鼠的毛色基本上与雌鼠一致, 而与雄鼠关系不大。黄色雌鼠后代的毛色多为黄色, 杂色雌鼠的后代多为杂色, 其表型分布完全不符合孟德尔遗传分离和自由组合规律。该研究小组发现,小鼠毛色的差异取决于一段调节基因片段的甲基化程度, 该片段位于毛色控制基因agout i 的上游。本实验结果表明, 甲基化的DNA 片段通过生殖细胞传给了后 代, 这一表型变化并没有改变DNA 的序列。在一般情况下, 胚细胞具有高效的清理机制, 可以删除所有的表型修饰(ep igenet ic modificat ion) , 多数动物的胚细胞在其发育的早期就转移到专门的生殖器官中, 与其母体隔离并同时被筛查, 从而避免了从母体中获得成体的表型修饰。但Mo rgan 小组的研究证实修饰清除不是绝对的。 * Substances aren’t the only sources of epigenetic changes. The licking,

文档评论(0)

基本资料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