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kang讲解.ppt
《诗经 周南 关雎》 小结: * 第二节 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 * * * 第二节 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第四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关关雎鸠, 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 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 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 寤寐求之。 请你找出能反映该区域地理特征的信息。 古代周南地理位置 古代黄河流域 在远古时期,黄河流域曾经是一个河湖纵横、森林密布、雨量充沛的地方,优越的地理环境为原始人类的繁衍生息提供了良好的自然基础。中华民族的祖先就是在这样的自然环境下过着采集、狩猎的生活。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改造环境的能力微弱,人类与环境保持着原始的平衡关系。后来耕作和灌溉技术的发展,祖先们就在这定居,从事原始的农业生产。在黄河流域出土的原始文物中,有多种农具、渔猎工具和生活用彩陶。很多彩陶都绘有鱼、渔网形状的几何形纹样。人们以鱼为主要食品来源,“鱼”被看做氏族部落的保护神,是当时人们崇拜自然的对象。 古代黄河流域的氏族部落为什么选择鱼做为保护神?这种图腾崇拜表达了当时人们对自然的何种感情? 在黄河流域漫长的农业文明时代,中华民族创造了灿烂的文化… 结合图片,回答 (1)人类在创造文明的同时,对黄河流域的自然地理环境产生了哪些影响? (2)这一时期人与自然的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人对自然的认识如何? “以人合天,而绝非以天合人。” 《道德经》 工业文明时期,黄河流域工厂林立,经济发展迅速。 为何有些地区的人们发出这样的乞求? 这个时期人与自然的关系如何?人类对自然的态度是怎样的? 面对尖锐的人地矛盾,人类吸取教训了吗?我们该怎么办? 20世纪90年代黄河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成果。 此时人类的行为体现着怎样的人地思想?我们力图创造怎样的人地关系? 人类的文明经历了四个阶段,并形成了相应的人地关系 史前文明 农业文明 工业文明 现代文明 人地关系特点 (对环境的影响) 人地思想发展阶段 生产力水平 人类文明时期 史前文明 农业文明 工业文明 后工业文明时期 极低 崇拜自然 改造自然 征服自然 谋求人地协调 改造环境的能力微弱,环境对人类的制约作用较强 提高 与环境的对抗性增强,环境遭到破坏 提高 人地关系呈现不协调,矛盾迅速激化 高 环境和发展问题得到普遍关注 一、人地关系的历史演进 1、史前文明——人类适应自然时期 朝拜太阳神 生产力水平 1、史前文明 生产力水平极低,人类以渔猎和采集为主。 环境问题 几乎没有 人地关系 适应、依赖、崇拜自然 2、农业文明——人类利用、改造自然时期 弋射、收获 生产力水平 生产力水平提高,农业技术不断发展。 2、农业文明 环境问题 人地关系 依附性减弱,对抗性增强。 出现了关于处理人地关系一些主张。 “以人合天,而绝非以天合人” 老 子 贾思勰 “顺天时,量地利” 出现局部环境问题,如过度开垦、放牧引起的生态破坏 。 农业文明时期主要的生态破坏表现是什么? 水土流失 土地荒漠化 生物多样性减少 3、工业文明——人地矛盾日益尖锐时期 苦难的母亲 3、工业文明 生产力水平 进入工业文明时期,生产力水平迅速提高。 环境问题 人地关系 出现全球性环境问题 全面不协调,人地矛盾激化。 人口过快增长, 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片面追求经济的增长 原因 读图说明在工业文明时期可再生资源出现了什么问题? 可再生资源的消耗率>再生能力 人类发现替代资源的速度 非可再生资源的消耗率 > 由图可知环境污染的程度如何? 环境污染的程度>环境的自净能力 人类建设新环境的速度 不可逆的环境退化程度 > 人地关系特点 (对环境的影响) 人地思想发展阶段 生产力水平 人类文明时期 史前文明 农业文明 工业文明 后工业文明时期 极低 崇拜自然 改造自然 征服自然 谋求人地协调 改造环境的能力微弱,环境对人类的制约作用较强 提高 与环境的对抗性增强,环境遭到破坏 提高 人地关系呈现不协调,矛盾迅速激化 高 环境和发展问题得到普遍关注 二、谋求人地关系协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1952年伦敦烟雾事件 这次事件造成多达12000人因为空气污染而丧生,并推动了英国环境保护立法的进程 1.可持续发展思 想的提出 1953~1956年日本水俣病事件 1955~1961年哮喘病事件 1955年日本四日市相继兴建了十多家石油化工厂,化工厂终日排放的含SO2的气体和粉尘,使昔日晴朗的天空变得污浊不堪。 1961年,呼吸系统疾病开始在这一带发生,并迅速蔓延。1964年这里曾经有3天烟雾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