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 第五单元 自主赏析 祭十二郎文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pptVIP

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 第五单元 自主赏析 祭十二郎文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2015年高考天津卷 )( 原文在《六国论》上 ) 12.对上面三段文言文阅读材料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淮南子·修务训》一段中,鲁班虽然制造出攻城利器云梯,但在与墨子的攻守模拟中完败,说明人心向背是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 B.《论衡·儒增》一段,运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方法,指出儒书中对鲁班的记述有浮夸不实之处,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论衡》作者的务实精神。 C.《酉阳杂俎·贬误》一段,对鲁班的记叙颇有神异色彩,虽然篇幅不长,但情节曲折,结构完整,语言生动。 D.三段文字虽然都涉及了古代能工巧匠鲁班,但体裁有别,叙议各有侧重,文字风格不同,表达主旨各异。 【解析】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A项中说“人心向背是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原文中并没有提到,属无中生有。 【答案】 A 【命题立意】 本题重点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这类题一般以“选非”的形式考查,常见的设误角度有:曲解词义、夸大其词、以偏概全、张冠李戴、颠倒事实、因果混淆、时序错位( 时间顺序颠倒 )、无中生有、添枝加叶。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 (1)必不得宋,又且为不义,曷为攻之?( 3分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木鸢机关备具,与木车马等,则遂飞不集。( 3分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般为断一手,其日吴中大雨。( 2分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本题涉及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和判断句、省略句。(1)“必”,假如、如果;“曷”,为什么。(2)“如”,如果;“机关”,名词,机件、枢纽;“等”,等同,相同;“则”,那么;“遂”,就;“不集”,不落下。(3)省略句:般为( 他们 )断( 木人 )一手,其日吴中大雨。雨,名词用作动词,下雨。 【答案】 (1)果真( 如果确实 )得不到宋国,而且做不道义的事情,为什么还要攻打它呢? (2)如果木鸢机件、枢纽完全具备,和木车马相同,就一直飞翔不会落下来。 (3)鲁般为他们砍断( 木人 )一只手,那天吴中就下了大雨。 【命题立意】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翻译句子应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力求字字落实,做到“信、达、雅”。同时要掌握“留”( 专有名词等 )、“删”( 不译的虚词 )、“补”( 省略成分 )、“换”( 古词换今词 )、“调”( 词序 )、“选”( 词义 )、“固”( 结构 )、“意”( 意译 )等翻译方法。 1.掌握文中若干文言词语。 2.领会本文在叙说家庭琐事中抒发真挚感情的特点。 3.品味本文平实自然、凄婉流传、边诉边泣、吞吐呜咽的语言特点。 7.走近作者 韩愈( 768~824 ),字退之,河阳人。因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唐文学家。曾任吏部侍郎,故又有韩吏部之称,卒赠礼部尚书,谥号“文”,又称韩文公。政治上既不赞成王叔文改革集团的主张,也反对藩镇割据。比较关心人民疾苦。文学主张继承秦、汉散文传统,提出“文以载道”和“文道合一”的观点。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的领袖。旧时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所作记叙文,注重形象的描绘;抒情散文亦能与叙事融合,情真意切;论说文则以简洁、透辟、严谨见长。《师说》《进学解》《张中丞传后序》《柳子厚墓志铭》《祭十二郎文》等,皆为名篇。诗亦力求创新,气势雄伟,有独特风格,影响直至清代。 《祭十二郎文》是韩愈为祭奠其侄韩老成而写。韩愈的父亲韩云卿生子三人,长韩会,次韩介,季韩愈。韩老成本是韩介的次子,出嗣给长兄韩会为子,他在族中排行第十二,唐代习惯以行第、郡望、官职称呼别人,这里是以行第称韩老成。 韩愈幼年丧父,由韩会夫妇抚养成长,他和老成生活在一起,经历患难,所以叔侄间的情感特别亲密。这篇祭文,韩愈叙写了幼年事情和生离死别的悲哀,于萦回中见深挚,于呜咽处见沉痛,融抒情于叙事之中。 (一)自主思悟 1.文章第①段采用了什么写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用第二人称的写法,如与亡者衔哀面语,虽说第①段是祭文的固定格式,但饱含至哀深情,确立了全文的情感基调。 2.作者写作此文的目的是为纪念十二郎,为什么要写自己的身世呢? __________________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zxiang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本人从事教育还有多年,在这和大家互相交流学习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