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17-1脊髓解析.ppt

  1.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练习题 简答: 1 试述脊髓节段与椎骨的对应关系。 2 胃大部切除术通常在剑突与脐之间做正中切 口,如果采用硬膜外麻醉,在何处进行穿刺, 为什么? 3 试述下列传导束的起始、行程和功能。 名词解释: 薄束、楔束、脊髓丘脑束、脊髓小脑前束与后束、背外侧束、皮质脊髓侧束、皮质脊髓前束、锥体束、固有束、红核脊髓束、顶盖脊髓束、网状脊髓束、前庭脊髓束、内侧纵束 重点和难点 重点: 1 脊髓节段与椎体对应关系 2 脊髓丘脑束 3 薄束与楔束 4 脊髓小脑前、后束 5 锥体束 难点: 1 脊髓灰质的板层 2 锥体外系的纤维束 3 脊髓损伤的病例分析 1、牵张反射 属于单突触反射(图17-9),是最常见的一种骨骼肌反射,包括深反射和肌张力反射。 当骨骼肌被拉长时,肌内的感受器(肌梭、Golgi腱器)受到刺激而产生神经冲动,经脊神经后根进入脊髓,兴奋?-运动神经元,反射性的引起被牵拉的肌肉收缩。临床上常检查的深反射(腱反射)有膝反射、跟腱反射、肱二头肌反射等。 肌张力(肌张力反射)对维持身体的姿势很重要,人体在安静状态下,骨骼肌仍不完全松弛,始终有部分肌纤维轮流收缩,使肌肉保持一定的紧张度。 它受?-反射袢的影响,即一些下行纤维束(如网状脊髓束、前庭脊髓束等)可兴奋?运动神经元,引起梭内肌纤维收缩,从而兴奋肌梭感受器,肌梭兴奋就会通过牵张反射弧的通路兴奋?-运动神经元,使相应骨骼肌(梭外肌)收缩。 * 第十七章 中枢神经系统 第一节 脊 髓 一、位置和外形 二、内部结构 三、脊髓反射和损伤后表现 第二节 脑 神经系统 (二)外形: 两个膨大:颈膨大 腰骶膨大 一、位置和外形 (一)位置:位于椎管内 上端平枕骨大孔处与延髓相连 下端(成人)平第1腰椎体下缘 第一节 脊 髓 颈膨大 腰骶膨大 终丝 前正中裂 1 后正中沟 1 前外侧沟 2 后外侧沟 2 后中间沟 2 前正中裂 后正中沟 前外侧沟 后外侧沟 后中间沟 8条沟: 脊髓圆锥 终丝 马尾 脊神经 (31对) 前根 (运动) 后根 (感觉) 第一骶神经 终丝 马尾 终丝 脊髓圆锥 后正中沟 前根 后根 传入神经 传出神经 前正中裂 后正中沟 前外侧沟 脊神经 脊神经节 前根 后根 C1 - C4 (=) 与同序数椎骨相对 C5 - T4 (-1) 与同序数的上1节椎体相对 T5 - T8 (-2) 与同序数的上2节椎体相对 T9 - T12 (-3) 与同序数的上3节椎体相对 L1 - L5 (T10 ~ 12) 与第10 ~ 12胸椎相对 S1 - Co (L1) 与第一腰椎相对 (三)脊髓节段与椎骨的对应关系 31个脊髓节段: C8、T12、L5、S5、Co1 脊髓节段:每一对脊神经及其前、后根的根丝附着范围的脊髓构成一个脊髓节段。 中央管 前角(前柱) 后角(后柱) 侧角(侧柱) 中间带 中央灰质: 灰质后连合 灰质前连合 白质 前索 外侧索 后索 白质前连合 网状结构 终室 二、脊髓的内部结构 后正中沟 后外侧沟 后索 外侧索 前外侧沟 前正中裂 前索 后角 前角 中央管 灰质后连合 灰质前连合 板层 Ⅰ ——边缘层(海绵带) 板层 Ⅱ ——胶状质 (一)灰质 Rexed 板层 板层 Ⅴ 板层Ⅵ 接受本体感觉传入纤维 调节运动 内有后角固有核 板层Ⅲ 板层Ⅳ 板层 Ⅶ 中间内侧核——与内脏感觉有关 中间外侧核——与内脏运动有关 胸核(背核 Clarke柱)—非意识性本体感觉 骶副交感核—在S2 ~ 4节段相当于板层Ⅶ,内脏运动 板层 Ⅷ — 中间神经元,影响γ与α运动神经元 板层 Ⅸ— 前角运动神经元 前角内侧核:躯干肌 前角外侧核:四肢肌 α-运动神经元:支配跨关节的梭外肌纤维→关节运动 γ-运动神经元:支配梭内肌纤维→调节肌张力 Renshaw细胞:接受α-运动神经元轴突侧支并发分支与其形成负反馈环路 板层 Ⅹ— 中央灰质:接受某些后根纤维 α-运动神经元 γ-运动神经元 肌梭 中央灰质 Ⅹ 前角内侧核 前角外侧核 Ⅸ 前角底部,在颈、腰膨大处只占前角内侧部 Ⅷ 中间带,背核 中间内侧核 中间外侧核 骶副交感核 Ⅶ 后角基底部 Ⅵ 后角颈 网状核 Ⅴ 后角固有核 Ⅲ、Ⅳ 胶状质 Ⅱ 后角边缘核 Ⅰ 对应

文档评论(0)

风凰传奇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