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大决战》教学设计.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战略大决战》教学设计.doc

第20课《战略大决战》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教材地位:本课是人民解放战争时期大决战阶段,内容包括三大战役、渡江战役、解放南京和国民党政府的垮台。和前一课学习的战略防御期、战略进攻期组成了人民解放战争时期的三大阶段。本课作为人民解放战争的最后一课,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人民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结束了中国百年来的屈辱史,迎来的是新中国诞生。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及南京解放等基本史实与产生的影响; 2、通过对本时期国共两党军队形势的发展演变进行分析,简析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归纳综合的能力; 3、通过本课学习,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形成正确的时空概念,掌握识别和使用历史图表的基本技能。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地图和图表了解决战前国共力量对比,理解中共中央实行战略大决战的背景。 2、通过多媒体课件和影视片段来认识中共进行三大战役的军事指挥方针和人民解放战争胜利来之不易。 3、通过问题的设计和分组讨论来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提高他们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三大战役基本消灭了国民党主力,加速了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渡江战役捍卫了中国领土主权的独立与完整,维护祖国的统一;人心向背决定了战争的结局。 2、通过学习使学生感受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伟大胆略和雄伟气魄,增强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3、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和平解放北平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爱护文物和保护人文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 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及解放南京均为本课教学的重点内容。 (解决方法:(1)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引起学生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2)教师适当补充内容使学生了解事件发生的合理性。(3)教师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4)开展合作交流,增强学习效果。) 教学难点: 1、渡江战役的历史作用 2、全方位、多角度分析中共胜利、国民党政权垮台的原因。 (突破方法:新教材重点写决战阶段的军事斗争,内容比较单一。而国民党政权垮台的原因则是多方面的,不仅仅是由于战场上的失败,还包括政治原因、经济原因、力量对比、人心向背以及政权的性质。这些在教学中需要加以充实,并作好教材内容同充实内容的整合,并全方位、多角度分析国民党政权垮台的原因。 渡江战役教师利用课件,设置图表,充实教学内容,插播电影片段,提出问题,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通过共同分析来达到目的,以实现有效教学。) 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启发引导、补充讲述、组织活动 本课教学采用了讲述法、提问法、图示法、多媒体交互演示法等多种教学手段。在听觉和视觉两方面同时带动学生听课积极性和主动性。并通过启发式教学,使学生积极思考,达到传授知识、思想教育和培养能力的教学目的。 ? 学法:自主探究、讨论分析、归纳总结、合作交流等 学情分析: 初二学生已初步具备收集资料、分析资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和合作探究的学习品质。学生对人民解放战争的内容在有所了解,感性认识较强,但发散思维、知识连贯性、学科迁移能力不够。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西柏坡图片资料,导入本课: 教师讲述:西柏坡位于河北省平山县中部,是一个不足百户人家的小山村,就是在这个宁静的小山村里,毛泽东指挥完成了震惊中外的三大战役,也正是从这里,毛泽东、周恩来等人启程奔赴北京筹建新中国的,这里是中共最后一个指挥地。 那么在毛泽东在西柏坡指挥的三大战役具体指哪三大战役?请同学回答。 (图片导入生动形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新授 过渡:三大战役是战略大决战的的重要组成部分,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学习人民解放战争的最后胜利——第20课《战略大决战》 交代本课学习目标及重难点。学生朗读。 (引导学生确立学习任务,明确学习目标,提高学习效率) 一)大决战的背景 请同学结合课本106页第一段,概括中共为何会在1948年9月同国民党进行大决战? (通过自主学习,提高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 出示表格 请结合表格数据的变化,了解大决战的背景。 通过表格对比,可以看出两年间,国共力量发生了明显改变。具体表现为:中共力量迅速强大,国民党力量衰落。短短两年间为什么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 (通过设置问题,提高学生的求知欲。) 1946年6月,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 标志内战爆发,内战初期,双方实力悬殊,我均处于战略防御期; 教师补充:中共采取了灵活多样的作战方法,如运动战,阵地战,蘑菇战等,有效的歼灭了国民党的有生力量,粉碎了敌人重点进攻,使战争形势有利于中共。于是,中共决定在1947年夏天发动对国民党的进攻,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标志着战略进攻的开始,同时也为大决战奠定了基础。 教师补充:1947年中共在解放区(

文档评论(0)

lov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