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放射性污染及其防治解析.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05放射性污染及其防治解析.ppt

3、放射性废液的处理处置 ②中放废液(放射性强度为10-2~103μCi/mL) 中放废液的处理手段是蒸发浓缩,减少体积,使之达到高放废液的水平,然后进一步处置。蒸发过程所产生的二次废物可按低放废物的处理方法进一步处理。 ③高放废液(放射性强度103μCi/mL) 多数国家采用固化技术进行最终安全处置。常用的方法有水泥固化、水玻璃固化、沥青固化、人工合成树脂固化等。固化处理后的固化体最终还需送入统一管理的安全贮存库处置。 六、放射性废物的处理处置 六、放射性废物的处理处置 4、放射性固体废物的处理处置 放射性固体废物指铀矿石提取铀后的废矿渣,被放射性物质沾污而不能用的各种器物和废液处理过程中的残渣、滤渣的固化体。 对铀矿渣一般采用土地堆放或回填矿井的方法,这不能根本解决污染问题,但目前还没有更有效的方法。 对可燃性放射性固体废物最好用焚烧法,焚烧产生的废气和气溶胶物质需严加控制,灰烬要收集并掺入固化物中。 不可燃性放射性固体废物主要指受污染的设备、部件等,应先行拆卸和破碎,再锻烧熔融,减少其体积,以利于最终包封贮存;或采用去污法,如溶剂洗涤、机械刮削、喷镀、熔化等手段,将污染降低到可接受的水平。 5、最终处置 放射性废物的最终处置是为了确保废物中的有害物质对人类环境不产生危害。基本方法是埋入能与生物圈有效隔离的最终贮存库中。 放射性废物的最终贮存库的选址及地质条件应比有毒有害废物处置地的选择更加严格,并远离人类活动区,如选择在沙漠或谷地中。最终贮存的废物应封装于不锈钢容器内,再放到贮存库中。 六、放射性废物的处理处置 5、最终处置 贮存库应设立三道屏障: 内层采用不锈钢覆面的钢筋混凝土结构; 中间的工程屏障为一整套地下水抽提系统,以维持库外区域有较低的地下水位,有时为了加固深层地质,还要设置混凝土墙或金属板结构; 外层为天然屏障,主要指地质介质。地质介质有多种,如盐矿层中的盐具有塑性变形和再结晶性质,导热性好,热容量高,机械性能好,且矿床常位于低地震区,床层内无循环地下水,有不透水层与地下水隔绝,是理想的贮存库,能保证有可靠的安全性。 六、放射性废物的处理处置 核电站及安全 核电站(nuclear power plant)是利用核裂变(Nuclear Fission)或核聚变(Nuclear Fusion)反应所释放的的能量产生电能的发电厂。 目前商业运转中的核电站都是利用核裂变反应而发电。使用的燃料一般是放射性重金属:铀、钚。 核电站一般由利用原子核裂变生产蒸汽的核岛(包括反应堆装置和一回路系统)和利用蒸汽发电的常规岛(包括汽轮发电机系统)和电厂配套设施三大部分组成。 核电站 发电原理 核电站以核反应堆来代替火电站的锅炉,以核燃料在核反应堆中发生特殊形式的“燃烧”产生热量,使核能转变成热能来加热水产生蒸汽。利用蒸汽通过管路进入汽轮机,推动汽轮发电机发电,使机械能转变成电能。 一般说来,核电站的汽轮发电机及电器设备与普通火电站大同小异,其奥妙主要在于核反应堆。 安全系统 ①隔离系统,用来将反应堆厂房隔离开来,主要有自动关闭穿过厂房的各条运行管道的阀门收集厂房内泄漏物质将其过滤后再排出厂外。 ②注水系统,在反应堆可能“失水”时,向堆芯注水,以冷却燃料组件避免包壳破裂。注入水中含有硼,用以制止核链式反应。注水系统使用压力氮气,在无电流和无人操作情况下在一定压力下可自动注水。 安全系统 ③事故冷却器和喷淋系统,用来冷却厂房以降低厂房的压力。在厂房压力上升时先启动空气冷却(风机— 换热器)的事故冷却器;再进一步可以启动厂房喷淋系统将冷水或含翻水喷入厂房,以降热和降压。 安全系统 以上所有安全保护系统均采用独立设备和冗余布置,均备有事故电源,安全系统可以抗地震和在蒸汽—空气及放射性物质的恶劣环境中运行。 万一发生了核外泄事故, 应启动应急计划。应急计划的内容主要包括:疏散人员,封闭核污染区(核反应堆及核电站),清除核污染,以保证人身安全和环境清洁。 发展过程 第一代核电站 20世纪50年至60年代初,苏联、美国等建造了第一批单机容量在300MWe左右的核电站, 第一代核电厂属于原型堆核电厂,主要目的是为了通过试验示范形式来验证其核电在工程实施上的可行性。 第二代核电站 20世纪70年代,因石油涨价引发的能源危机促进了核电发展,世界上已经商业运行的400多台机组大部分在这段时期建成,称为第二代核电机组。第二代核电厂主要是实现商业化、标准化、系列化、批量化,以提高经济性。 从事核电的专家们当时认为发生堆芯熔化和放射性物质大量往环境释放这类严重事故的可能性很小,不必把预防和缓解严重事故的设施作为设计上必须的要求,因此,第二代核电站应对严重事故的措施比较薄弱。 第三代核电站 对于第三代核电站类型有各种不同看法。 美国核电用户

文档评论(0)

我是兰花草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