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高考江苏用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 每课一练(二十四) 第十七单元 第1讲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ocVIP

2014高考江苏用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 每课一练(二十四) 第十七单元 第1讲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4高考江苏用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 每课一练(二十四) 第十七单元 第1讲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oc

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每课一练(二十四) (45分钟 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2013·徐州模拟)考古发现的一件西周中期的青铜器“遂公盨”上,铸有以下铭文:“天命禹尃(敷)土,随山浚川……厥贵唯德,民好明德。寡顾在天下,用厥邵好,益干懿德……豳公曰:民唯克用兹德,亡诲(侮)! ”其铭文内容有助于( ) ①证明大禹存在的可能性 ②了解西周青铜器的生产水平 ③丰富甲骨文的研究资料 ④研究中国“德治”思想的渊源 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2.“暴其民甚,则身弑国亡;不甚,则身危国削。”这一主张属于( ) A.儒家 B.道家 C.法家 D.墨家 3.春秋战国“世道衰微,邪说暴行有作,臣弑其君者有之”。孔子因此提出了“礼”的思想,孟子更为“礼”所规定的秩序的合理性,寻到了颇为深刻的人性依据。这个依据是( ) A.民贵君轻 B.人性本善 C.重义轻利 D.浩然之气 4.(2013·镇江模拟)荀子说:“今人之性恶,必将待圣人之治,礼义之化,然后皆出于治,合于善也。”据此,你认为( ) ①主张“性恶论” ②重视礼制 ③强调教化 ④主张礼法并施 A.①②③ B. 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5.古语云:“困敌之势,不以战。损刚益柔。”其中关于“刚柔”的观点符合( ) A.儒家思想 B.墨家思想 C.道家思想 D.法家思想 6.唐太宗在总结其治国经验时,提出“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的理念,同时又认为“夫安人宁国,惟在于君,君无为则人乐,君多欲则人苦,朕所以押情损欲,克己自励耳。”唐太宗的治国经验体现了中国古代哪些学派的主张 ( ) A.儒家、法家 B.儒家、道家 C.墨家、儒家 D.法家、道家 7.(2013·盐城模拟)《韩非子》载:“凡治天下,必因人情。人情有好恶,故赏罚可用,故禁令可立,而治道具矣。”由此可见,韩非子认为“治天下”应重在依靠( ) A.人情关系 B.伦理道德 C.法治建设 D.礼乐秩序 8.有人写道:“先秦诸子百家争鸣,儒墨道法究竟孰是孰非?”然“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途”。诸子百家关注的共同点是( ) A.人与自然的和谐 B.社会现实 C.人与社会的和谐 D.人的生命 9.(2012·南通二模)《中华文化史》认为,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这一时期“私学文化”产生的背景不包括( ) A.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形成 B.分封制遭到破坏 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 D.小农经济逐步产生 10.(2013·扬州模拟)《春秋繁露》记载:“……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故为人主之道,莫明于在身之与天同者而用之……”这体现了哪一思想( )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君权神授”,强化君主专制 C.“天人感应”,约束君主行为 D.“春秋大一统”,加强中央集权 11.(2012·苏北四市模拟)“臣愿陛下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数考问以尽其材,则英俊宜可得矣。”这里的“臣”“陛下”分别指( ) A.贾谊、汉景帝 B.晁错、汉文帝 C.董仲舒、汉武帝 D.魏征、唐太宗 12.秦朝灭亡后“法家学说信誉扫地,而儒家学说被长期推崇为官方教义。不过,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法家的一个胜利”。“这也是法家的一个胜利”是指( ) A.“独尊儒术”体现出法家的思想专制原则 B.法家思想是董仲舒新儒学的核心 C.儒家思想已失去了先秦的“民本”特色 D.法家学说被董仲舒全盘吸收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3.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在世界上产生了广泛影响,推动了世界文明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0多年前,欧洲兴起中国文化热。在宗教盛行的欧洲,人的心灵是神的奴隶,人们以为心中如果没有上帝,便有罪恶感。然而,中国儒家文化中的无神论和理性主义,让欧洲人看到了一个不信仰上帝的国度,人民有着积极向上和快乐的心灵,这促进了理性主义哲学的思考。儒家文化中君为轻,民为重,民心决定政权的思想,成为民主思想的源头。当时的欧洲,国家主要由皇权和贵族统治,平民没有受教育的权利,更没有参与政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lily850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