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新货币政策解析.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消费信用控制的原因 1)庞大的消费者信用,可能成为影响经济稳定的因素。 2)消费信用剧增的结果,可能导致部分消费者负担过重,影响经济的稳定。 3)消费信用的扩张,可能使企业获得的信用减少,对经济产生不利影响。 2、证券市场信用控制 (1)指央行对使用贷款进行证券交易的活动加以控制,规定贷款额占证券交易的百分比(保证金比率),以限制对证券市场的放款规模。 (2)保证金比率:指在进行证券交易的时候,购买人第一次支付的最低出资比率,剩余部分才能向银行融通。 (3)作用 1)这种控制既限制了证券市场上资金的供给者,也限制了资金的需求者。 2)它使央行能控制证券市场信贷资金的供求,平抑证券市场的价格。 3、不动产信用控制 (书296页) 限制银行或金融机构对房地产的放款,或严格分期放款的条件。 4、优惠利率:对国家重点发展经济部分,制定较低的贴现率或放款利率。 5、预缴输入保证金:为抑制进口增长,要求进口商按照进口商品总值的一定比例,预缴进口商品保证金。 三、直接信用控制 1、信用分配:央行分配信用规模 2、流动性比率:流动资产占存款比重 3、利率高限 4、直接干预:直接对商行的业务加以干预 5、特别存款:要求商行存入特别存款,以削弱其放款能力 四、间接信用控制 1、道义说服(日本称为“窗口指导”):央行向商行建议该如何做。 2、金融宣布:宣布重要的经济金融数据对市场施加影响 中国人民银行 美国联邦储备体系 - 公开市场业务 - 存款准备金 - 中央银行贷款 - 利率政策 汇率政策 资料来源:人行网站 - Open market operations - The discount rate Reserve requirements 资料来源:/ Monetary Policy Tools 第三节 货币政策中介指标 货币政策作用过程: 制定货币政策->选择货币政策工具->先影响中介指标->最后作用于最终目标 外生货币存量、内生货币存量与中国货币供给的倒逼机制(书299页) 一、中介指标的选择标准 1、可测性: 2、可控性 3、相关性 4、抗干扰性 5、与经济体制、金融体制有较好的适应性 二、中介指标的种类 1、超额准备金:相关性强、可测性好,但可控性差 2、基础货币:满足可测性、可控性与相关性 3、利率:可测性、可控性、相关性都满足,但存在顺周期的缺点。 4、货币供应量 可测性:M0,M1,M2均可测 可控性:通过控制M0,也可控制M1,M2 相关性:M0反映消费品市场的供求;M1反映品生产资料市场的全部商品需求;M2反映一定时期社会的总需求。 美国货币政策中介指标的演变 1、1945-1979:以r为中间指标,并将r定在低水平上。 2、1979-1989:货币主义试验期,以MS为中介指标 3、1990年代至今:以r为中间指标,并根据经济情况不断调整 Intended funderal funds rate Changes and level 1990 to present 资料来源: /fomc/fundsrate.htm 中国货币政策目标的演变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主要以现金M0和贷款规模作为货币政策中介指标,特别是贷款规模。 90年代以后,我国逐渐转向以MS作为货币政策中介指标。从1994年第四季度开始,人行开始公布货币供应量指标。 货币供应量 单位:人民币亿元 项目 2009.09 2009.10 货币和准货币(M2) Money Quasi-money           585405.34 586202.29 货币(M1)money 201708.14 207545.74 流通中现金(M0) 36787.89 35730.23 第四节、货币政策效应 一、货币政策效果的影响因素 1、货币政策时滞:从货币政策实施到产生效果之间经过的时间差。 时间差构成: 内在时间差---中间时间差---外在时间差 认识时间差 金融机构反映和调整的时间差 行政时间差 决策时间差 生产时间差 央行的时滞 实际经济部门的时滞 2、货币流通速度的影响: 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速度 3、微观主体预期的对消作用:当货币政策的取向和力度没有或没有完全为公众知晓的情况下才能生效或达到预期效果。 4、金融创新:金融创新导致对货币层次的定义和计量遇到困难,削弱当局对货币的控制能力等。 5、其他经济政治因素:如宏观经济条件变化,不同阶层的利益会形成政治压力等。

文档评论(0)

奇缘之旅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