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3
学号:0903174002
三(4-乙炔苯)胺的合成研究
专业名称: 化学
年级班别: 2009级
姓 名: 刘振伟
指导教师: 李晓川
2013年05月
摘要
本论文采取了与传统合成荧光染料不同的合成路线。传统的合成路线是以三苯胺为原料,与碘酸钾碘代,再在二甲基丙炔醇的作用下将碘取代,然后在氢氧化钾的醇溶液得到目标化合物,氧化过程会产生大量的副产物降低了产率,并且缩合后要经过一系列的后处理过程。本论文用三甲基硅基乙炔取代碘,然后在碳酸钾的甲醇溶液中得到目标化合物,提高了收率,简化了合成工艺。
关键词: 荧光染料 三苯胺 三(4-乙炔基)胺
Abstract
This thesis is taken the traditional synthetic fluorescent dye synthetic route. The conventional synthetic route is triphenylamine as the raw material, with potassium iodate iodo, and then in the role of dimethyl propargyl alcohol substituted with iodine, and then the target compound was obtained in an alcohol solution of potassium hydroxide, the oxidation process will produce reduces the yield of large amounts of byproducts, and through a series of post-processing after the condensation. This thesis is substituted with trimethylsilyl acetylene iodine, then the target compound was obtained in the methanol solution of potassium carbonate, to improve the yield and simplifying the synthesis process.Keywords: fluorescent dye triphenylamine tris (4 - ethynyl) amine
前言
由于在光存储、光通讯、光计算、视频器件、测控仪器等信息产业领域广阔的应用前景,近年来有机电致发光材料日益成为研究的重点,有关材料的制备[1 - 3]、发光机理[4,5]、电致发光器件的制备和性能[6,7]的研究工作已取得了相当大的进展,制备了各种发光颜色的器件,且器件的发光亮度也较高。研究表明器件的发光颜色与发光材料的能隙大小有关,而其效率、亮度、寿命还与材料的电化学性质有关。
器件中使用的材料的能级是否匹配、电荷注入势垒的大小以及正负电荷的传输是否平衡等都直接影响器件的性能。因此,以发光器件的颜色调制以及电致发光性能的提高为目的进行的材料分子设计,其实就是对材料的能级结构的设计。
1.1荧光产生的理论基础
当紫外或可见光照射到某些物质上时,这些物质就发射出波长和强度各不相同的光,停止照射光照射时,光线马上或逐渐消失,这就是荧光。荧光现象旱在16世纪就被发现,但对荧光的产生原理和条件直到19世纪中期才清楚。Stokes在1852年详细考察了奎宁和叶绿素的荧光后,发现他们的荧光波长比照射光波长要长,认定是物质吸收光后重新发射出的光,并且波长不同,荧光是发射光被证实。根据“萤石”能发出这种光,提出了“荧光”这一名称。通常情况下,荧光试剂分子处于基态,吸收光后,试剂分子的电子被激发而处于激发态,基态和激发态都有单重态和三重态两种类型,多重态用2S+1表示。S为电子自旋量子数的代数和,其数值为0或1。S为0时,分子内轨道中的所有电子自旋配对,自旋方向相反,此时分子处于单线态,大多数有机物分子的基态是处于单线态。分子吸收光能后,电子跃迁到高能级,电子自旋方向不变,此时分子处于激发单重态。S0,S1,S2,···,表示分子的基态和第一,第二,···,激发单重态,能量由低到高。如果处于基态单重态的有机物分子的电子在跃迁过程中伴随有电子自旋方向的变化,在激发态分子轨道中就有两个自旋不配对的电子,此时S=1,表明分子处于激发态的三重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中铁隧道集团有限公司工程项目管理考核办法.pdf VIP
-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全册教学课件.pptx
- 2023年高考语文复习:新高考Ⅰ卷语言文字运用Ⅰ专项练习题(含答案).docx VIP
- 香港朗文英语3a测试卷1-3单元.pdf VIP
- 目前我国国产电动执行器市场分析.pdf VIP
- 附件1:地下车库色彩规划(基础版)(1)(1).pdf VIP
- 健全会计制度声明函.docx VIP
- 通桥[2005]2221-Ⅱ 时速250公里客运专线铁路 有碴轨道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简支箱梁(双线)(跨度31.5m、直、曲线).pdf VIP
- 一建机电实务案例500问.pdf VIP
- 压疮事件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