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结构性与孔隙性解读.ppt

  1. 1、本文档共6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4)团聚(作用)   指由于各种力的作用使土粒团聚在一起的过程。主要的外力有:   ⑴植物根系及掘土动物   ⑵土壤耕作的作用   ⑶土壤的干湿交替、冻融交替作用 图6-2 4.团粒聚体的培育 (一)深耕结合施用有机肥料 (二)种植绿肥 (三)合理耕作 (四)施用上壤结构改良剂 三 土壤的孔隙性 土壤相对密度和容重 土壤孔隙度的概念及计算 土壤孔隙类型 土壤孔性与作物生长 土壤的相对密度:单位体积土壤固体颗粒(不含孔隙)的烘干重与同体积水重之比。 土壤相对密度和容重 名称 密度 名称 密度 正长石 2.54~2.58 黑云母 2.80~3.20 斜长石 2.62~2.76 白云母 2.76~3.10 石英 2.60~2.70 角闪石、辉石 2.90~3.60 方解石 2.71~2.90 磷灰石 3.16~3.22 白云石 2.80~2.90 赤铁矿 4.90~5.30 高岭石 2.60~2.65 褐铁矿 3.60~4.00 蒙脱石 2.53~2.74 腐殖质 1.20~1.80 注意 同一土壤中,不同大小土粒的腐殖质含量和矿物组成不同,因而其密度也不同。 多数土壤的密度为2.6~2.7g/cm3,因此计算中往往采用“常用密度值 2.65 g/cm3 。 土壤容重(Bulk Density):自然状态下单位体积土壤(包括孔隙体积)的烘干重 土壤容重值多介于1.0-1.5g/cm3范围内 夯实的土壤容重则可高达1.8-2.0g/cm3 环刀法 测定土壤容重 影响容重值的因素 质地(砂质土、黏土) 结构 有机质含量 各种自然因素和人工管理措施 (灌溉、排水、耕作、施肥) 耕层土壤容重一般以1.0~1.3 g/cm3为宜。 土壤容重的用处*** 计算工程土方量 估算各种土壤成分储量 计算土壤孔隙度 计算土壤储水量及灌水(或排水)定额 土壤重量=土壤体积×土壤容重 计算工程土方量 例:1公顷耕层土壤重量(耕层以20 cm计算,容重为1.25 g/cm3 ) = 10000m2×0.20m×1250kg/m3 = 2500000 kg=2500 t 估算各种土壤成分储量 例:耕层土壤(20 cm计算,容重为1.25 g/cm3 ),有机质含量为15 g/kg,全氮含量0.75g/kg。求每公顷土壤中有机碳和全氮的储量? 有机碳储量= 10000m2×0.20m×1.25g/cm3×15g/kg =g = 37500 kg=37.5 t 全氮储量= 10000m2×0.20m×1.25g/cm3×0.75g/kg = 1875000 g = 1875 kg=1.88 t 土壤孔隙 土壤孔隙度的概念及计算 土壤孔隙:土壤中土粒与土粒、土团与土团之间相 互支撑,构成许多弯弯曲曲、粗细不同和形状各异 的孔隙 * 第四节 土壤的结构性与孔隙性 两个概念 结构体(团聚体) 土粒相互胶结成各种形状和大小不一的土团 结构性 土壤中单粒、次生单粒或团聚体的数量、相应的孔隙状况等综合特性 土壤的孔隙性和结构性,是土壤重要的物理性质,对土壤肥力有多方面的影响。 孔隙性和结构性良好的土壤,能够同时较好地满足植物对水分和空气的要求,土壤温度状况适宜,有利于养分的转化。 第一阶段:土壤单粒被粘粒、腐殖质等胶结物质 胶结、凝聚成微团聚体 第二阶段:在干湿交替、耕作、根系的穿插、 挤压、分割等外力作用下形成结构体 一、土壤结构体的形成与类型 1.土壤结构体的形成 阳离子凝聚作用 (cation coagulation) 土壤胶粒通常带有负电荷,带负电荷的土壤胶粒在阳离子作用下,发生相互凝聚。 水膜(water film)的粘结作用 土粒在水膜的作用下,在土粒接触处形成弯月面,由于弯月面内侧的负压,把相邻的土粒团聚在一起,形成土团。 Soil particle Soil particle 水膜 土壤胶体的胶结作用(cementation) a、粘粒 b、有机质 有机—矿质复合体的胶结作用 干湿交替和冻融交替作用 生物的作用 土壤耕作 干湿交替——胶体物质的干缩湿胀导致,破碎土团 冻融交替——冰的挤压,破碎土团;胶体脱水凝聚(北方秋耕、冬灌和冬犁晒垡) 分割和挤压作用 分泌物和死亡后产生的多糖和腐殖质的团聚作用 真菌、放线菌菌丝的缠绕 蚯蚓的加工作用 疏松土壤,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琼瑶文档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