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研究动态.doc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目录: 固体力学于再生能源领域之应用固液界面的离子和水分布 Surface Forces and Hydration Lubrication·············································02 Recent MEMS research topics of Sato lab·················04 超自然的机器人光学量测技术China Design Overview Jan2011···························07 Applications of Optimization Technologies and Parametric Concept Modeling in Automotive Industry·················08 基于Weibull分布的多部件设备预防性维修策略研究含复杂特征细长轴机器视觉检测关键技术研究树立信心 成就未来新能源汽车—未来﹒低碳﹒创新题目:固体力学于再生能源领域之应用 报告人: 时间: 地点内容简介:固体力学于再生能源(Renewable Energy)领域之应用,包括固态氧化物燃料电池热应力分析、太阳追踪器结构应力与变形分析、储氢合金罐膨胀变形分析等报告人简介:林志光,1991年获得美国伊利诺大学(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a-Champaign)机械工程博士学位后,至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Oak Ridge National Laboratory)任职博士后研究员,1993年回到台湾任教于中央大学至今,目前为该校机械工程系教授,曾任机械工程系系主任、教务处副教务长等职务。研究专长为材料疲劳与破坏、应力分析、材料机械性质等,历年研究工作主要在检测与分析各式材料与组件之机械性质、耐久性能及破损机制,探讨的材料对象大至航空及电厂结构件材料,小至燃料电池及精密电子构装材料,研究项目包括应力分析、机械强度、破裂韧性、高低周疲劳、裂缝延伸、腐蚀疲劳、应力腐蚀、高温潜变及其他静、动态机械性质之力学与微结构分析。研究方法包括以实验方式评估工程材料在各种环境与负荷下之机械性质与耐久性能,并分析其破损与失效机制,建立适用之寿命评估模式,供组件设计与可靠度评估参考;另外,也利用有限元素分析软件,对相关工程结构与组件进行静、动态之应力分析,作为工程设计之参考依据。目前正在主持及执行的研究计划包括「固态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热应力分析」、「SOFC电池堆组件高温耐久机械性能分析」、「储氢合金罐膨胀变形分析与罐体设计」、「太阳光发电系统结构应力分析」、「空调压缩机结构应力分析」等。固态氧化物燃料电池热应力分析、太阳追踪器结构应力与变形分析、储氢合金罐膨胀变形分析题目1:固液界面的离子和水分布 报告人: 题目2:Surface Forces and Hydration Lubrication 报告人: 时间: 地点:报告1:固液界面的离子和水分布随着微纳米加工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基于纳米通道技术的芯片实验室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应用前景。它具有体积小,控制准确,能耗低等优点。目前,纳米通道一般通过刻蚀的方法在硅片上加工,由于通道高度小至数个纳米,故界面作用对流体的影响不能再忽略。通常情况下,在溶液中,固体表面会由于各种原因而带电荷,这便对溶液中的离子和水在固体表面的分布产生了很大影响,进一步也会在流体控制方面产生作用。所以对固液界面的离子和水分布的研究有助于对纳米通道中溶液的精确控制,有助于芯片实验室功能的实现。通过分子动力学方法,构建硅纳米通道bulk-channel-bulk模型,得到在纳米通道中离子和水的分布情况。主要进行了在不同高度和表面电荷密度下一价和三价溶液的研究。本次报告的主要内容有: 1 双电层理论; 2 Poison-Boltzmann 方程; 3 分子动力学模拟; 4 模拟结果与讨论。 报告2:Surface Forces and Hydration Lubrication物质中各个分子间的相互作力称为分子间力(intermolecular force),其作用力强弱决定了物质存在的形态(固态、液态、气态、等离子态),同时也影响物质的各种特性(熔点、沸点、溶解性等);两宏(微)观物体表面在介质(真空、溶液等)中的相互作用力称为表面力(surface forces)。分子间力和表面力是物理、化学、生命科学、胶体科学、纳米技术、润滑、摩擦、粘附、润湿等学科的重要基础。随着微纳技术的发展,分子间力和表面力越来越重要,研究人员也开发了各种测量分子间力和表面力的实验仪器(如原子力显微镜AFM,表面力仪SFA)。人们也对各种表面力、分子间作用力进行了广泛和深入的研究,但对表面力

文档评论(0)

文档资料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