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发热
※ 概述
※ 发热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 发热的功能与代谢变化
※ 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概述
正常体温的相关概念( Concepts of normal body temperature )
1.正常体温
(1)人和大部分哺乳动物是恒温动物(homothermal animal)或温血动物 (warm-blooded animal),具有相对稳定的体温。
(2)正常成人体温维持在37.0℃左右。
腋窝:36.2 — 37.2℃
舌下:36.5 — 37.5℃
直肠:36.9 — 37.9℃
(3)体温存在昼夜波动:
清晨最低,午后最高,但波动幅度一般不超过1℃。
(4)体温存在性别、年龄差异:
女性的平均体温略高于男性0.2℃;
年轻人略高于老年人(仅体表温度)。
PS:正常的体温调节
体温升高
发热(fever) (调节性体温升高,体温调节功能正常,调定点上移)
发热(fever):在发热激活物(致热原)作用下,体温调节中枢调定点上移而引起的调节性体温升高。当体温上升超过正常值0.5℃时,称为发热。一般取腋下温度37.5℃作为判定发热的标准。
从这个概念来看,发热有三个关键要素:
①病因:发热激活物
②作用部位:体温调节中枢
③作用的结果:调定点上移,体温升高0.5℃
过程:致 热 原 ---------体温调节中枢--------------------调定点上移调节性体温升高(>0.5℃)
PS:体温升高不一定都是发热。
过热 (非调节性的体温升高,体温调节功能障碍/散热障碍/产热器官功能亢进,调定点不变,体温升高,高于调定点)
过热(Hyperthermia):指体温调节障碍,或散热障碍及产热器官功能异常等,体温调节中枢不能将体温控制在与调定点相适应的水平而引起的非调节性的体温升高。是被动性体温升高。
3、生理性体温升高 某些生理状况也可使体温升高,可见于:
? 剧烈运动(可使体温上升3℃或更高)
? 女性排卵后(月经前期)
? 应激
随生理过程的结束自动消失,不对机体产生危害,也无需治疗。
小结:
发热的原因和机制Causes and mechanisms of fever)
重点:
发热激活物有哪些?
内生致热原是如何产生的?种类和作用有哪些?
内致热原如何进入并作用于体温中枢?
中枢发热介质的种类和作用?
体温是如何升高的?
一、发热激活物 (Pyrogenic activator)
发热激活物 :凡能激活体内产内生致热原细胞产生和释放内生致热原,进而引起体温升高的物质。包括
1、外致热原(微生物及其产物):引起发热的外来微生物
细菌、病毒等病原生物都是机体外部的发热激活物,故将其称为外致热原(exogenous pyrogen)。
(1) 革兰氏阳性(G+)菌及其外毒素 :肺炎双球菌、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致热方式:全菌体、外毒素、 肽聚糖
①全菌体:给家兔静脉注射活的或加热杀死的葡萄球菌均能引起发热,同时血中EP含量增加,表明细菌颗粒被吞噬后可诱生EP。
②外毒素:
许多革兰阳性菌能分泌外毒素:
中毒性休克综合征毒素-1(金黄色葡萄球菌)
肠毒素(葡萄球菌)
链球菌致热外毒素A、B、C (SPE-A、B、C,曾被称为猩红热毒素)
白喉毒素(白喉杆菌)
③肽聚糖: 肽聚糖是革兰阳性菌细胞壁的骨架,在激活炎症反应上有与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的LPS(内毒素)相似的性质,亦具致热性,肽聚糖在体外能激活白细胞产生释放EP。
(2)革兰氏阴性菌(G-)及其内毒素(endotoxin,ET)
菌类:大肠杆菌、伤寒杆菌、志贺氏菌、脑膜炎球菌、淋球菌
致热方式: ET是其主要致热成分。ET是G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5年广东东莞农村商业银行春季校园招聘笔试历年典型考题及考点剖析附带答案详解.docx
- 制浆车间生产初步技术方案(桉木).docx VIP
- 部编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主题阅读.doc VIP
- ARKInvestBigIdeas2025-歌者PPT中文校对版.pdf VIP
- 新中国55年统计资料汇编-全国篇.doc VIP
- 2025西双版纳供电局及所属县级供电企业项目制用工招聘(14人)笔试参考题库附答案解析.docx VIP
- (三十六计.docx VIP
- 2025年10月全国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真题及答案 .pdf VIP
- 大数据数据资产价值评估.pdf VIP
- 钟君申论笔记.doc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