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答实验探究题要点.ppt

  1. 1、本文档共3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实验的数据是可以允许出现误差的,要善于寻找数据变化的规律,如果这个数据是由误差引起的,那么这个数据与真实的数据相比可大可小;如果这个数据与真实数据相比一直偏大或偏小,那么一定是由内在的某个因素变化引起(例如:伏安法测小灯泡的电阻实验)。 3.要有求平均值的思想,目的是使实验结论准确(例如:伏安法测电阻实验),若在一组数据中有特大或特小的,应不统计在内(例如:根系的长短与水位的高低)。 举例说明1:小科在观看2009世界冰壶锦标赛时猜想: 冰壶在冰面上的滑行距离,除了与离手时的速度大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外,还可能与质量有关。为了验证这一猜想,小科、小敏和小思做了如下实验(如图所示):在木块上加放数量不等的钩码后,让木块从O点静止滑下,记录木块和钩码的总质量m和它在水平面的滑行距离S,记录数据如下(各组在A点时初速度均相同): 质量m/kg 0.10 0.15 0.20 0.25 0.30 0.35 0.40 滑行距离s/m 0.42 0.41 0.43 0.42 0.43 0.42 0.42 ①从上述数据分析,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 ②小敏认为:木块及钩码的质量越大,对水平面的压力越大,则滑行中受到的摩擦阻力也越大,滑行距离就会越短。因此,他认为数据有问题,于是对上表数据做了如下改动: 质量m/kg 0.10 0.15 0.20 0.25 0.30 0.35 0.40 滑行距离s/m 0.42 0.41 0.43 0.42 0.43 0.42 0.42 0.42 0.40 0.38 0.36 0.32 0.30 0.28 请你评判小敏的做法并阐述理由: ▲ 。 八、关于“下操作性定义”和“使用科学证据” 1.“下操作性定义”其实就是一个简单的实验研究方案设计。包括两点:其一要描述需要“操作什么”(即需要“做什么”);其二需要“观察什么”和“记录什么”。 2.“科学证据”是指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一些现象、收集到的一些数据,它是得出结论(或支持结论)、反驳某个观点、验证假设或猜想的支撑点。 举例说明1:下操作性定义:如:为了比较“糖在热水和冷水中的溶解快慢”,其操作性定义为:“将等质量相同的糖,加入等质量不同温度的水中,都不搅拌,比较糖溶解完所用的时间。”为比较“通过的电流大小不同时,通电螺线管磁性的强弱”其操作性定义应该是 ▲ 。 举例说明2:物体下落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呢?某校兴趣小组同学在教学楼上做了以下实验:先后让四个物体从同一高度释放,测量下落到同一水平面上所用的时间。经过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后,得到以下数据: 实验序号 1 2 3 4 物体 小石块1 小石块2 羽毛球 小石块1和羽毛球拴在一起 质量(g) 24 52 6.5 30.5 下落时间(s) 1.45 1.44 2.86 1.93 他们分析上面的实验数据后认为,实验数据不支持“物体越重下落越快”的观点。 不支持依据1: ▲ 不支持依据2: ▲ 一、关于问题的提出 1.何为科学问题:所谓的科学问题是指具有可探究性的且具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即问题的结果是可以测量的、可观察到的、有一个统一评价的客观标准。 举例说明:请你判断下列属于科学问题的是 ▲ 。 A.南湖中哪种鱼脂肪含量最低 B.城南公园内哪种花卉最美观 C.南湖中哪种鱼最好吃 D.中央公园内哪种植物自然生长速度最快 E.秀州公园内哪几种植物在冬季开花 2.提出问题的途径和方法(有情提醒:问题用问句表达)。 ㈠从实验方案中找自变量和因变量来提出问题: ①、找自变量和因变量(自变量是指先发生改变的量;因变量是指后发生改变的量) ②、提问的格式: A.“因变量”与“自变量”有什么关系呢?★ B.“因变量”与“自变量”有关吗? C.“自变量”对“因变量”有什么(或有何)影响?★ D.“自变量”对“因变量”是否有影响? 举例说明:水蚤的身体呈半透明,制作装片后在低倍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其心脏的搏动快慢(心率)。某班甲、乙、丙、丁四组学生,分别用滴管从10℃、20℃、30℃的三种含有水蚤的培养液中吸取培养液,滴在载玻片上,制成不同装片进行观察,得到数据如下表。 甲组 乙组 丙组 丁组 平均心率 (次/分) 10℃ 281 191 192 187 20℃(室温) 288 286 289 291 30℃ 401 408 398 296 由实验方案可知:本实验探究的问题是 ▲ 。 ㈡从真实现象(情景)中提出问题。 ①从题目素材中找到现象 ②提问的格式: A、产生

文档评论(0)

三沙市的姑娘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