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织复合材料详解.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7章 针织复合材料 4.Ha等人(1993),Verpoest等人(1992),Leong等人(1999)和Khondker等人(2001a)都报道了织物伸展方向的拉伸性能的改善。 5.de Haan等人(1997)和Leong等人(1998)分别研究了具有针织成型孔的带孔拉伸试件强度和挤压性能。 6.Rudd等,1990;Ramakrishna等,1994;Wu等,1993测试了经编针织和纬编针织两种织物复合材料拉伸破坏的不同阶段。 6.Rudd等,1990;Ramakrishna等,1994;Wu等,1993测试了经编针织和纬编针织两种织物复合材料拉伸破坏的不同阶段。(图7.7) 试件包括各种纤维体积含量,各种不同铺层。 一般认为,破坏的第一阶段发生在应变值相对较低的时候,原因是树脂与针织圈之间垂直于加载方向的部分的脱粘。 随载荷增加,脱粘形成的裂纹逐步扩展到纱线圈之间的富树脂区。裂纹扩展,合并的时候,未断裂的纱线起到了桥连作用。 此后的复合材料性能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穿过裂纹平面的纱线数量和几何形态。尽管那些明显弯曲或偏轴的纱线在完全承载前可能开始旋转或伸展,具有高度取向性的纱线结构几乎可以立即承受载荷。 针织圈的最终破坏发生在两个可能的地方之一(通常两处都会发生):针织圈圈柱部分,此处纤维体积含量最低;针织圈交叉处,此处应力集中最大。 7.1 引言 7.2 面内力学性能 7.2.1拉伸性能 7.2.2压缩性能 7.2.3无卷曲织物面内性能 7.3 层间断裂韧性 7.4 冲击性能 7.5 针织复合材料建模 7.6 总结 7.1引言 如图7.1所示,大多数传统二维针织物在厚度方向也含有很多纱线。针织结构的开放特性使之可以制造层间高度嵌套或机械互锁的针织物。 (a) 边缘顶视图 (b) 平面视图 图7.1 典型针织物的3D形态图 如图7.1所示,针织物与机织织物和编织织物最大的不同是其纱线结构高度弯曲。这一结构特征决定了针织复合材料理论强度较低,但却很适合制造结构复杂的非结构件。 针织工艺可以制造各种各样的针织结构每种结构的针织圈尺寸和形状都不一样,这样会明显改变针织圈的每个纱线段的长度比例(见图7.2) 针偏弧 沉降弧 圆柱 图7.2 一个针织圈中的主要分段示意图 7.2 面内力学性能 7.2.1 拉伸性能 1.Ramakrishna等人(1997),Huang等人(2001)和Hohfeld等人(1994)的平面纬编针织E玻璃/环氧拉伸试验,表明纤维体积含量影响拉伸性能。 2.Wu等人(1993)和Huysmans等人(1996)对于不同经编针织结构性能的研究,证实了针织结构类型对拉伸性能的影响,同时证实可以通过优化纤维取向来提高拉伸性能。 3.Leong等人(2000)和Anwar等人(1997)发表的数据显示了不同针织圈长度和阵脚密度对E玻璃/乙烯酯纬编针织复合材料拉伸性能的影响,表明也受到特定针织结构中工艺参数的影响。 图7.3 E玻璃/环氧平面针织复合材料拉伸强度随纤维体积含量的变化图 图7.4 E玻璃/环氧平面针织复合材料拉伸模量随纤维体积含量的变化图 1.Ramakrishna等人(1997),Huang等人(2001)和Hohfeld等人(1994)的平面纬编针织E玻璃/环氧拉伸试验。 可以看出: 1.平面纬编针织E玻璃/环氧材料拉伸性能随纤维体积含量增加而增加。 2.拉伸性能与相同纤维体积含量的随机取向E玻璃毡复合材料拉伸性能相似。 原因: 因为平面针织结构中几乎没有直纱,即使有其有效长度也很短。平面针织物的结构与其他标准针织结构一样,会限制针织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使其低于传统2D机制复合材料。 单绳环 1×3单线索 1×4单线索 强度/Mpa 纬向 50.2 55 43.7 经向 80.4 154.8 187.2 刚度/GPa 纬向 3.44 3.69 3.41 经向 3.93 5.16 5.48 表7.1 不同针织结构芳纶/聚酯经编针织复合材料的拉伸性能。纤维体积含量为常量但无具体数值(Wu等,1993) 经编织物 织物1 织物2 织物3 缎纹织物 强度/Mpa 纬向 100 100 120 100 230 经向 195 120 230 250 170 刚度/GPa 纬向 10 11 11 10 16 经向 13 10 15 15 13 表7.2 不同针织结构E玻璃/环氧经编针织复合材料的拉伸性能。纤维体积含量为40%(Huysmans等,1996) 2.Wu等人(1993)和Huysmans等人(1996)对于不同经编针织结构

文档评论(0)

x551116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