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财政学 公共收入规模与结构.ppt

  1. 1、本文档共4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注:小括号里的数值为考虑社会保障税后的数值 * 公共经济学 * 年份 税收收入所占比重 非税收入所占比重 中国:(1998—2002) 发达国家 新兴工业化国家 经济转型国家 其他发展中国家 62.68 61.6(89.1) 75.6(84.5) 54.2(85.4) 70.3(76.9) 37.32 38.4(10.9) 24.5(15.5) 45.8(14.6) 29.7(23.1) 第三节 税收规模与公债规模 * 公共经济学 * 一、税收收入规模变化及其原因 二、公债规模变化及其可持续性 一、税收收入规模变化及其原因 税收收入规模的决定因素(在名义税率一定的情况下) 税收能力(tax capacity):为应当能征收上来的税收数额,包括两个方面,即纳税能力(经济发展水平)和征税能力(税务部门管理效率)?客观标准。 税收努力(tax effort):税务当局征收全部法定应纳税额的程度,也即税收能力被利用的程度?主观标准。 * 公共经济学 * 我国税收收入的变化 * 公共经济学 * 税收收入规模变化的原因 第一阶段(1983—1985年间):突变的原因在于两次“利改税” 第二阶段(1985—1993年间): (1)税收能力角度:纳税能力得到了大幅提升;征税能力较弱(税制结构不够合理;征管手段落后;人员专业素质低下)。 (2)税收努力角度:税收努力低下,主要在于“财政承包制改革”(藏富于民、税收竞争)。 第三阶段(1997年以来)(中国税收高增长之迷): (1)税收能力角度:纳税能力得到了大幅提升;征税能力显著增强(税制结构日趋合理;金税工程建设;国税和地税两套征管机构;人员素质提高)。 (2)税收努力角度:税收努力提高(定指标、税收竞争?支出竞争)。 * 公共经济学 * 目前税负水平及未来变化趋势判断 税负水平是否合理的判断 (1)国际比较(意义更多的在于国际税收竞争) (2)是否合理可能还是要从最优税收的角度来看 未来趋势判断 变化态势主要取决于经济运行状况(2009年1月至2月,全国财政收入10239.84亿元,比去年同期减少1315.55亿元,下降11.4 %)。 * 公共经济学 * 二、公债规模 内债规模 居民应债能力:政府当年内债发行额占居民储蓄存款余额的比率,衡量了城乡居民购买内债的能力。 政府偿债能力:政府当年内债的还本付息额占当年中央财政收入的比率,衡量的是一国在一定时期内中央政府偿还债务的能力(不能借新债的情况下)。 内债负担率:政府当年未偿还内债余额占GDP的比率,衡量的是整个国民经济的承受能力(《马约》规定欧盟成员国内债负担率小于60%)。 内债依存度:政府当年内债发行额占当年中央财政支出的比率,反映了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公共支出中有多少是依赖于发行内债筹措的资金。 * 公共经济学 * 内债规模变化 * 公共经济学 * 年份 居民应债能力 政府偿债能力 内债负担率 内债依存度 1986 2.79 1.03 2.87 7.4 1995 5.09 24.08 6.55 54.36 1996 4.8 34.59 7.29 54.07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5.21 6.05 6.21 6.46 6.08 6.51 5.82 43.07 45.91 30.64 31.70 30.92 29.67 31.82 8.16 10.04 11.91 13.83 15.35 17.23 18.15 55.41 60.11 62.28 58.73 58.29 61.26 58.56 我国居民的应债能力很强;我国内债持有者主要为个人,反映出我国公债市场不够成熟和发达。 我国内债负担率为18%,远小于一些发达国家水平(日本为141.3%,美国为47.7%)。但需要注意的是,我国发债历史较短,而内债负担率增长较快(内债余额增长率为27%)。 1998年以前,政府偿债能力指标快速上升,表明中央政府偿债能力下降,此后有所增强(中央财政收入比重变化有关)。 内债依存度1999年达到峰值为61.3%,此后有所下降(中央财力变化有关) 我国内债规模变化的一些典型事实 我国居民的应债能力很强;我国内债持有者主要为个人,反映出我国公债市场不够成熟和发达。 1998年以前,政府偿债能力指标快速上升,表明中央政府偿债能力下降,此后有所增强(中央财政收入比重变化有关)。 我国内债负担率为18%,远小于一些发达国家水平(日本为141.3%,美国为47.7%)。但需要注意的是,我国发债历史较短,而内债负担率增长较快。 内债依存度1999年达到峰值为61.3%,此后有所下降(中央财政财力变化有关) * 公

文档评论(0)

光光文挡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