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古人说:“教子一艺,不如赐子好名。”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解题 “说”是议论文的一个分支,其内容大多是一事一议,也就是借一件事或一种现象来表达自己的见解,常具有以小见大的特点。 《名二子说》这个题目的意思就是说:谈给两个孩子命名字的道理的文章。 作者简介 苏洵(1009年-1066年),字明允,号老泉,眉山人,北宋文学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同列于“唐宋八大家”之中。 写作背景 写作的背景:庆历六年(1046),苏洵赴京应制举。尽管他才学可为“帝王师”,结果还是落榜了。他对科举、对朝廷失去了信心,转而把希望寄托在两个儿子苏轼和苏辙身上。次年返乡,写了这篇寄寓深重的《名二子说》。时苏轼11岁,苏辙8岁。 苏洵对两个孩子寄予很大希望,他又对他们的生活道路充满忧虑。《名二子说》正是通过阐释为二子命名的深意,表达他对爱子的劝诫与勉励的。 学习目标 1.理解识记重点文言词句,背诵并翻译课文。 2.了解苏洵命名的深意和期望。 3.学习托物寓意的写法。 词义 1.辐:车轮中连接轴心和轮圈的直木条 2.职:职务 3.与焉:在其中 4虽然:即使这样 5外饰:装饰外表 6由:顺从 7仆:倒下 8免:避免 译文 构成一辆车子,轮子、辐条、上盖、车厢底部的横木,在车上都各有职责,唯独拦在坐车人胸前用作扶手的那一条横木——轼,好像是没有用处的。即使这样,去掉轼我也从没见一辆完整的车。轼啊!我害怕的是你过分显露自己而不会掩饰外表。 天下所有的车都从车走过的痕迹——辙上轧过,而讲到车的功绩,却从来不给辙算上一份——这倒也好,假如车倒了马死了,而祸患也殃及不到辙。所以说,辙是善处于祸福之间的。辙啊!虽然没有福分却可以免除灾祸的,也就放心了。 赏析 二苏的名字,都与“车”有关:“轼”是车上的前列扶手,是车的最显眼处、最易惹祸处;“辙”是车轮压出的痕迹,有功而不赏、有难而不担。颇见取名的良苦用心 “知子莫若父”,苏洵是深知两个儿子的脾气性格的。他见“大苏”性不忍事,每遇不平事,立刻“如蝇在口,吐之而快”,无意中得罪不少人,就取名为“轼”,“轼乎,吾惧汝之外饰也”,故再取字“子瞻”,希望他做事能瞻前顾后,三思而后行。对于沉静内敛的“小苏”,老苏取名为“辙”,“辙者,善处乎祸福之间也”,再取字“子由”,希望他能适当“动辄由他”,自由洒脱,大可不必担心福祸。 有人说,“名字决定命运”,绞尽脑汁地想个好名字来谋取人生的大富大贵、时来运转。我不知道“取名术”到底有无道理,但我知道,好名字并没有给苏轼的仕途带来好运!苏轼一生大起大落,尝尽世间悲苦离愁,做事并未“瞻前顾后”;而苏辙谨慎一世,未尝一日“由着性子”去做事。 点评 唐宋八大家,苏家父子就占了三席,可见这户人家的厉害。 乃父苏洵,为子取名,深有讲究。大儿子名“轼”。他说:车轮、车辐、车盖和车轸,都是车子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轼,只是车前用作搭手的横木,没有它,虽然卖相会难看一点,但毕竟不要紧。苏东坡从小生性旷达,其父告诫他要放低身段,注意“外饰”,而不要自以为是,锋芒毕露。 天下的车莫不循辙而行,虽然论功劳,车辙是没份的,但如果车翻马毙,也怪不到辙的头上。苏洵的小儿子性格平和,他为其取名“辙”,觉得这样很好,可以免祸。 1、第一段,“轼”名说。 “轮辐盖轸,皆有职乎车,而轼,独若无所为者”。车子的各部件,轮子、辐条、车盖、轸木(车厢底部的横木),就像各有职分,不可或缺,只有车前的轼木没有实际用处。 轼是车前的横木,乘车人可将手俯按在上面,有装饰车子的作用。所以,“去轼,则吾未见其为完车也”。 行文几度曲折而后揭出正题:“轼乎,吾惧汝之不外饰也”。苏轼呀,我担心的是你不注意外表的掩饰啊。苏轼性格豪放,锋芒毕露,从不知掩饰自己的观点。自幼父亲就看清了这一特点,劝诫他多加外饰以免遭祸。这正是为他取名“轼”的初心。 苏洵根据苏轼的性格特点还给他取字:子瞻,就是希望他凡事要瞻前顾后,要深思熟虑,要善于外饰,避免祸患 2、第二段,“辙”名说。 “天下之车莫不由辙,而言车之功者,辙不与焉”。 天下之车无不循辙而行,但论到车的功用却没有辙的份。“虽然,车仆马毙,而患亦不及辙”。辙无论功之福,也不遭仆毙之祸。“是辙者,善处乎祸福之间也。辙乎,吾知免矣”。“知免”,是说苏辙的性格会免于灾祸。 一说“免”同“勉”,勉力、尽力的意思。善处于祸福之间,又能勉力向前,这正是为他取名“辙”的深意。苏辙性格冲和淡泊,深沉不露,并能尽力王事,后位至尚书右丞、门下侍郎。 这篇短文很巧妙地借名字作发挥,对两个儿子进行了为人处事方面的教诲。说来很巧,苏轼旷达不羁、锋芒外露,苏辙冲和淡泊、含蓄深沉,兄弟二人各自的性格,与”老苏”的《名二子说》倒也真是紧相契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半导体物理学(第8版)刘恩科课后习题答案解析.pdf
- 《汽车理论》清华大学余志生版.pdf VIP
- 华为 GPON OLT 组播业务配置.pdf VIP
- 文华财经期货软件指标公式源码九转系列指标.doc VIP
- ISO37001-2016反贿赂管理体系手册与全套程序文件汇编.docx
- 信捷x-sight视觉系统使用手册v2.1a.pdf
- 二+宁夏闽宁镇:昔日干沙滩,今日金沙滩(教学设计)-【中职专用】高二语文上(高教版2023职业模块).docx
- GB50303-2015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docx VIP
- 婴幼儿的科学喂养课件.pptx VIP
- 造林工程--施工工期与保证措施-工程进度计划及保证措施.doc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