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4中考压轴题突破
训练目标
熟悉题型结构,辨识题目类型,调用解题方法;
书写框架明晰,踩点得分(完整、快速、简洁)。
题型结构及解题方法
压轴题综合性强,知识高度融合,侧重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对问题背景的研究能力以及对数学模型和套路的调用整合能力。
考查要点 常考类型举例 题型特征 解题方法 问题背景研究 求坐标或函数解析式,求角度或线段长 已知点坐标、解析式或几何图形的部分信息 研究坐标、解析式,研究边、角,特殊图形。 模型套路调用 速度已知,所求关系式和运动时间相关 分段:动点转折分段、图形碰撞分段;
利用动点路程表达线段长;
设计方案表达关系式。 利用坐标及横平竖直线段长;
分类:根据线段表达不同分类;
设计方案表达面积或周长。 利用几何模型、几何定理求解,如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垂线段最短、三角形三边关系等。 套路整合及分类讨论 点的存在性 点的存在满足某种关系,如满足面积比为9:10 抓定量,找特征;
确定分类;.
根据几何特征或函数特征建等式。 图形的存在性 特殊三角形、特殊四边形的存在性 分析动点、定点或不变关系(如平行);
根据特殊图形的判定、性质,确定分类
根据几何特征或函数特征建等式。 三角形相似、全等的存在性 根据几何特征建等式求解。
答题规范动作
试卷上探索思路、在演草纸上演草。
合理规划答题卡的答题区域:两栏书写,先左后右。
作答前根据思路,提前规划,确保在答题区域内写完答案;同时方便修改。
作答要求:框架明晰,结论突出,过程简洁。
23题作答更加注重结论,不同类型的作答要点:
几何推理环节,要突出几何特征及数量关系表达,简化证明过程;
面积问题,要突出面积表达的方案和结论;
几何最值问题,直接确定最值存在状态,再进行求解;
存在性问题,要明确分类,突出总结。
20分钟内完成。
实力才是考试发挥的前提。若在真题演练阶段训练过程中,对老师所讲的套路不熟悉或不知道,需要查找资源解决。下方所列查漏补缺资源集中训练每类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这些训练与真题演练阶段的训练互相补充,帮学生系统解决压轴题,以到中考考场时,不仅题目会做,而且能高效拿分。课程名称:
2014中考数学难点突破
1、图形运动产生的面积问题
2、存在性问题
3、二次函数综合(包括二次函数与几何综合、二次函数之面积问题、二次函数中的存在性问题)
4、2014中考数学压轴题全面突破(包括动态几何、函数与几何综合、点的存在性、三角形的存在性、四边形的存在性、压轴题综合训练)
一、图形运动产生的面积问题
知识点睛
基本:起点、终点;边与定点状态转折点.画图.二、精讲精练
已知,等边三角形ABC的边长为4厘米,长为1厘米的线段MN在△ABC的边AB上,沿AB方向以1厘米/秒的速度向B点运动(运动开始时,点与点重合,点N到达点时运动终止),过点M、N分别作边的垂线,与△ABC的其他边交于P、Q两点,线段MN运动的时间为秒.
(1)线段MN在运动的过程中,为何值时,四边形MNQP恰为矩形?并求出该矩形的面积.
(2)线段MN在运动的过程中,四边形MNQP的面积为S,运动的时间为t.求四边形MNQP的面积S随运动时间变化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t的取值范围.
1题图 2题图
如图,等腰梯形ABCD中,AB∥CD,AB=, CD=,高CE=,对角线AC、BD交于点H.平行于线段BD的两条直线MN、RQ同时从点A出发,沿AC方向向点C匀速平移,分别交等腰梯形ABCD的边于M、N和R、Q,分别交对角线AC于F、G,当直线RQ到达点C时,两直线同时停止移动.记等腰梯形ABCD被直线MN扫过的面积为,被直线RQ扫过的面积为,若直线MN平移的速度为1单位/秒,直线RQ平移的速度为2单位/秒,设两直线移动的时间为x秒.
(1)填空:∠AHB=____________;AC=_____________;
(2)若,求x
如图,△ABC中,∠C=90°,AC=8cm,BC=6cm,点P、Q同时从点C出发,以1cm/s的速度分别沿CA、CB匀速运动,当点Q到达点B时,点P、Q同时停止运动.过点P作AC的垂线l交AB于点R,连接PQ、RQ,并作△PQR关于直线l对称的图形,得到△PQR.设点Q的运动时间为t(s),△PQR与△PAR重叠部分的面积为S(cm2).
(1)t为何值时,点Q 恰好落在AB上?
(2)求S与t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t的取值范围.
(3)S能否为?若能,求出此时t的值;
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如图,在△ABC中,∠A=90°,AB=2cm,AC=4cm,动点P从点A出发,沿AB方向以1cm/s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13-2014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一8.2倒幕运动和明治政府的成立(人教版选修1)解读.ppt
- 2014年煤炭行业发展现状与展望解读.ppt
- 2013-2014工作地理湘教版选修62.3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与保护——以土地资源为例(湘教版选修6)解读.ppt
- 2013-2014工作地理中图版选修62.3水资源的利用与保护(中图版选修6)解读.ppt
- 2014年年报和2015年定报劳动工资解读.ppt
- 2013-2014年《金版学案》人民版历史必修2全册同步教学专题六二解读.ppt
- 2014年年度陶瓷销售总结述职报告解读.ppt
- 2013-2014年《金版学案》人民版历史必修2全册同步教学专题六一解读.ppt
- 2014年宁夏医科大学生物信息作业解读.doc
- 2013-2014学年度高一第一次月考解读.pp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