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宁邓小平教育思想比较研究分析.docVIP

列宁邓小平教育思想比较研究分析.doc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列宁邓小平教育思想比较研究分析.doc

列宁与邓小平教育思想比较研究 贺瑞 ?   新的教育模式的转变,更好地推动现代教育的发展,列宁和邓小平提出了一系列极为重要的思想:(1)应将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2)各行各业齐抓共管,共同促进教育发展;(3)根据现代教育要求,改革旧的教育机制,构建新的教育模式。 列宁在缔造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同时,也初步构建了社会主义国家的教育思想体系,为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邓小平在改革开放的新时代,对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作了精辟的阐述,创造性地发展了列宁的教育思想。列宁和邓小平的教育思想博大精深,在此仅对他们关于教育在社会主义社会中所处的战略位置,以及如何发展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等问题作一粗浅的比较研究。 一、社会要发展,教育应先行 十月革命的俄国,不仅经济落后,文化教育也极为落后。1923年初,列宁忍着巨大病痛翻阅了刚出版的《俄国识字状况》。该书将俄国分成三大区域——欧俄、北高加索、西伯利亚进行了统计,1920年最发达的欧俄地区每一千人口中识字人数也只有330人,而西伯利亚西部仅有218人,将近80%是文盲。这一资料像面镜子清晰地说明了俄国的文化状况,“这说明我们还要做多少非做不可的粗活,才能达到西欧一个普通文明国家的水平”(注:《列宁全集》第43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356~357页。)。列宁清楚地知道,“不识字的人实现不了电气化”(注:《列宁全集》第39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301页。),更不可能“在一个文盲的国家里”“建成共产主义社会”(注:《列宁全集》第39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309页。)。为了扫除文盲,提高全国人民的文化水平,必须将工作重点进行转移,由以前以夺取政权、巩固政权为主的革命斗争“转到和平的‘文化’组织工作上去”(注:《列宁全集》第43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367页),要进行文化建设,必须将“教育任务”“提到首位”(注:《列宁全集》第39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400、405页。)。 旧中国的教育只为社会上层人士设立,绝大多数民众与之无缘。建国初期,我国的教育事业虽然有了相当快的发展,然而,“文革”期间教育战线成了重灾区,广大教育工作者遭受严重摧残,交白卷的小丑被捧为英雄,出现了学校不办学、学生不上课、教师不教书的混乱局面,这使我国同发达国家在教育事业上本来已经缩小的差距进一步扩大。教育的倒退,使各行各业的专业人才出现了青黄不接的局面,严重阻碍了经济的发展。心急如焚的邓小平在恢复工作不久,就“自告奋勇”来抓教育。他认为“不抓科学、教育,四个现代化就没有希望,就成为一句空话”(注:《邓小平文选》(1975~1982),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65页。),“要实现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要能上去。发展科学技术,不抓教育不行”(注:《邓小平文选》(1975~1982),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37页。)。因为教育不仅是传播和发展科学技术知识的重要途径,而且是培养和输送各种科技人才的园地,是将科学技术和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人结合起来的纽带,是将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关键。邓小平认为,社会的发展、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关键取决于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因此,不能将工作重点的转移单纯地看作只转到经济建设上,而应看作重点的转移也应包括转到教育上。他针对一些领导只抓经济,不真抓教育的实际,指出:“我们不是已经实现了全党全国工作重点的转移吗?这个重点,本来就应当包括教育。一个地区,一个部门,如果只抓经济,不抓教育,那里的工作重点就是没有转移好,或者说转移得不完全。”因此,他要求“各级领导要像抓好经济工作那样抓好教育工作”(注:《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21页。)。他认为,“一个十亿人口的大国,教育搞上去了,人才资源的巨大优势是任何国家比不了的。有了人才优势,再加上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我们到建国一百周年,经济建设接近发达国家水平的目标,“就有把握达到”(注:《十二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人民出版社,第718~719页。)。根据邓小平的指示,我党从十二大以来,一直将教育列为经济建设的战略重点。党的十二大将教育和科技列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三大战略重点之一。党的十三大进一步指出:“把发展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放在首要位置,使经济建设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的素质轨道上来。”党的十四大强调:“必须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水平,这是实现我国现代化的根本大计。”党的十五大再次强调:“要切实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指出:“培养同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数以亿计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发挥我国巨大资源的优势,关系二十一世纪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 列宁和邓小平虽处在

文档评论(0)

wdhtm34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