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诗》说课课件.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木兰诗》说课 秦皇岛市第九中学 魏萍 一、说教材 《木兰诗》是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叙事古诗,记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沙场,胜利回朝,建功受封,辞官还家的故事,充满传奇色彩。本诗为民歌,结构分明,语言朴素,感情浓郁,适于吟诵,有利于培养学生对古诗文的语感。 二、说教学目标的确定 依据 新课标主张初中古诗文的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与语感为主体并适当积累一定的文言词句知识,使学生对中国古文学有所了解,我个人理解,就是要使学生对古诗文的“读”、“译”、“品”、“赏”、“写”进行探索。 三、说教学目标 1. 积累文言知识:市、强、着、郭…… 2. 了解常用的修辞手法:比喻、互文、复沓、排比、对偶…… 3. 感受花木兰的女儿情,英雄气,爱国情。(单元教学目标) 四、学情分析   《木兰诗》面对的学习群体是一群13岁左右的少男少女,他们成长在丰衣足食的20世纪90年代,受经历和知识水平所限,所以教师必须灵活设置教学过程,精心安排问题,做到兼顾全体…… 优等生吃好; 中等生吃饱; 次等生吃了。 五、说教学重点、难点的设计 重点: 刻画木兰形象的写作妙处(繁简)和修辞手法。 难点: 学生质疑,这样才可以将语文课堂有意无意地延伸到感悟之中,体现语文性。 说教法 挖掘学生潜能,科学追问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第三小节的一连串动词短语浓缩了木兰南征北战、奋勇杀敌的艰辛,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让学生边读边想象木兰奔赴前线路上的情形以及在战场上的表现,再现了这些悲壮的场面,起到了征途之遥,生活之苦,战争之多,时间之长,战况之列。也更有利于学生体会木兰女扮男装、屡建战功的不易。 学法: ①诵读感知法: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②复述法:学生清晰、流畅、有条理地表达。 ③鉴赏理解法:繁简相宜、形象丰满的写作特色。 ④主动探究法:学生提出问题,同学帮忙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说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读木兰 第二环节:译木兰 第三环节:评木兰 第四环节:赏木兰 第五环节:质疑木兰 第六环节:写木兰 看图对文 实录一 赏木兰 1、故事的传奇美; 2、不朽的形象美; 3、凝练生动的语言美; 4、详略的布局美; 5、传统的女儿情; 6、壮美的爱国情。 (如3:抓住动词、叠词、形容词、修辞……) 质疑木兰 学生可以多角度、多侧面质疑文本或提出不明白的问题。此环节教师无法预知,是课堂生成部分,要求老师有极高的驾驭课堂能力。 质疑 实录二 摘录学生提出的问题 第七小节可否删去? 为何不写战争场面? 木兰为何辞官还乡,做官不是能够更好地为国家做贡献吗? 为何叫此文为“乐府诗”呢? “天子”和“可汗”是不是前后矛盾呢? 写木兰 (说话训练 学以致用) 想象一下木兰“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的场面,他们可能说些什么? 写木兰 实录三 说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的目的是对诗歌进行美点,重点、难点追踪,并提练出来让学生一目了然,便于记忆。用问号引领,用感叹号收束,清楚明了。我做到了。 说教学反思 (一)成功之处 ??? 1、找准课堂教学的切入点 如《木兰诗》往往被视为英雄的赞歌。“英雄”是什么呢?英雄就是保家卫国的人,会打仗,很勇敢。可是关于“打仗”就写了“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一句,作者却浓墨重彩的描写了木兰为父亲担心、决心出征、凯旋归来及家人团聚的欢乐。因此本文立意的重点不是花木兰参加了战争和她战斗的英勇,而在于她是一个“女英雄”。还有叠词、动词、修辞等的切入。 2.教师适时追问,引导学生个性解读 “追问”,在已提出问题学生也有了一定的理解之后又再次补充和深化、穷追不舍,直到学生能够理解透彻甚至出新出彩的问。新课程标准指出课堂是学生与老师、学生与书本,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而追问就是课堂教学中对话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要求教师在动态发展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能够及时地捕捉学生在课堂上的动态生成,并能随机应变地根据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知识的掌握程度对学生思维作即时的疏导、点拨。“追问”无疑是促进学生学习、实现“有效学习”的重要教学指导策略。 举例 当学生说到从“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一句中读出一个勤劳

文档评论(0)

基本资料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