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九汽车排气检测与资料.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项目九汽车排气检测与资料.ppt

*/7 主讲:邓家林 课时:2 班级:12级 第七章 汽车排气污染检测 知识目标: 1、熟悉汽车尾气分析仪和烟度计的结构与检测原理 2、掌握汽车排气污染的检测方法和检测标准 3、了解汽车排气污染物的主要成分其危害 能力目标: 1、学会正确使用汽车尾气分析仪和烟度计 2、学会应用汽车废气分析仪和烟度计进行汽车尾气排放检测 3、能够正确判定检测结果并分析尾气排放超标的原因 社会能力 1、培养学生相互沟通能力 2、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思维修能力 学习目标 我国城市尾气排放现状及发展 趋势 1.1 我国城市机动车排放污染现状 我国近年来机动车产业发展迅速,2002年汽车产量325万辆(1995年为145万辆,摩托车1200万辆,农用车产量290万辆,2003年汽车产量达到400万辆。截止2010年底,据公安部门统计,我国共有机动车1.99亿辆。汽车占8500万辆,汽车作为现代化交通工具,给予了人们的生产与生活带来十分方便的同时,可是它的尾气排放物,给大气环境带来巨大污染。 1.2 我国机动车保有量状况有以下几个特点: (1)轻型车,特别是轿车增长速度最快,近年来年平均增长速度已经超过30%,但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轿车比例仍然相对较低,仅占总保有量的16%-20%,轿车发展还有很大潜力; (2)柴油车比例较低,且大部分为重型车,重型柴油车约占重型车总量的50%,而轻型柴油车的比例很低,平均在15%以下; (3)部分城市摩托车保有量增长较快,已成为机动车保有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4)重型车发展平缓,保有量比例呈下降趋势; (5)城市中出租车已经占到一定的比例,由于这部分车辆行驶里程较大,排放相对严重,应给予充分重视。 (6)目前我国汽车工业正处于一种良好的环境中,作为国家重要生产行业之一的汽车工业必将还会有很大的发展,我国机动车保有量在一定时期内仍将保持高速增长的势头。 1.3 随着机动车辆增多,污染物排放总量不断增加。从我国典型城市机动车污染物排放分担率(排放分担率能宏观上反映机动车排气对城市大气环境污染的影响)程度的结果分析,我国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有以下特征: (a)机动车尾气排放已成为我国城市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北京和广州约80%的CO和40%的NOx均来源于机动车排放源,中国100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空气污染类型正由煤烟型向混合型或机动车污染型转化; (b)城市氮氧化物浓度均在上升,NOx超标已经相当严重; (c)城市颗粒物污染不容忽视。目前,中国许多城市的首要空气污染物是可吸人颗粒物,其浓度超标严重,由于可吸人颗粒物能够直接深人人体肺部故对健康危害最大,影响更为严重; (d)城市光化学污染问题也日益突出; (e)与国外城市相比,我国单车排放量高于国外。 当汽车处于高速或加速状态时,CO的排放量最大。现代化城市高楼林立、道路狭窄、交通拥挤,致使汽车经常处于低速运行或怠速状态。所以汽车排放污染物的总量一般都很高,而且不易扩散,导致城市上空经常形成稳定的污染层。在人口和车辆密集的地段,污染尤为严重。 汽车尾气对环境及人体的危害 一、由于汽车排放物高度正处于人体的呼吸带,因此对人体及环境的危害 极大,其主要表现在: 1.一氧化碳;2.氮氧化物主要是NO和N0;3、二氧化硫;4、碳氢化合物(HC) ;5、臭气;6、二氧化碳;7、噪声 二、PM2.5 与汽车关系 1、PM2.5 即 细颗粒物 细颗粒物又称细粒、细颗粒、PM2.5。细颗粒物指环境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 2.5 微米的颗粒物。它能较长时间悬浮于空气中,其在空气中含量浓度越高,就代表空气污染越严重。虽然PM2.5只是地球大气成分中含量很少的组分,但它对空气质量和能见度等有重要的影响。与较粗的大气颗粒物相比,PM2.5粒径小,面积大,活性强,易附带有毒、有害物质(例如,重金属、微生物等),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因而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更大。 2013年2月,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将PM2.5的中文名称命名为细颗粒物。细颗粒物的化学成分主要包括有机碳(OC)、元素碳(EC)、硝酸盐、硫酸盐、铵盐、钠盐(Na+)等。 骆家辉:PM2.5问题上没向中国政府施压 我们提供PM2.5的信息是为了使馆的工作人员及其家人,还有所有其他在北京的美国人。但这引起了很多中国人的注意。实际上,我认为是中国人把PM2.5的数据传播开来。很多人发微博,全北京都知道了,也传遍了全国。 2、生成来源 颗粒物的成分很复杂,主

文档评论(0)

创业文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