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及心衰的药物治疗.ppt

  1. 1、本文档共4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作用机制: 松弛血管平滑肌,释放一氧化氮,激活鸟苷酸环化酶,使平滑肌和其他组织内的环鸟苷酸增多,导致肌球蛋白轻链去磷酸化,调节平滑肌收缩状态,引起血管扩张,降低心肌耗氧量,增加心肌供血,从而达到止痛目的。 硝酸甘油 硝酸甘油 不良反应: 1.搏动性头痛: 与脑血管扩张有关,连续用或减量可减轻; ---颅内高压不宜用 2.低血压: 与血管扩张有关,小剂量开始; ---低血压不宜用 3.心率加快: 血管扩张后反射性心率加快;   减少剂量或加用β受体阻滞剂可减轻; ---心动过速不宜用 使用注意事项: 硝酸甘油片不能吞服,而要放在舌下含服 (避免首过效应); 是一种亚硝酸盐,挥发性强,过热见光都极易分解失效,故应放在棕色小玻璃瓶内,避光密闭保存 ; 有效期一般为一年,如病人每天反复开盖取药,药物受温度、湿度和光线的影响,有效期只有3-6个月 ;注意失效期,每次取药时应快开、快盖,用后盖紧;对随身携带的药物更要及时更换 硝酸甘油 硝酸甘油 使用注意事项: 是应急抢救药物,每次更换药物都应确定其有效性 ; 含服硝酸甘油时,取坐位或半卧位; 禁用于严重贫血、青光眼、颅内压增高和已知对硝酸甘油过敏的患者。 药物治疗 分 类 硝酸酯类 抗血小板药物 抗凝药物 β-受体阻滞剂 钙通道阻断剂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调脂治疗 β-受体阻滞剂 药物治疗 分 类 硝酸酯类 抗血小板药物 抗凝药物 β-受体阻滞剂 钙通道阻断剂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调脂治疗 β-受体阻滞剂 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在心脑血管疾病的一级和二级预防中均显示出卓越的作用。它可以降低心肌梗死、卒中的发病以及死亡的风险,是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基石。 不良反应:胃肠道粘膜损害,溃疡,出血。 用量:最佳剂量范围75~150mg/d。 阿司匹林 作用机制: 阿司匹林 使用注意事项: 对止痛药/抗炎抗风湿药过敏,胃十二指肠溃疡史慎用; 阿司匹林可能导致支气管痉挛并引起哮喘发作或其他过敏反应; 由于阿司匹林对血小板聚集的作用可持续数天,可能导致手术中或术后增加出血; 低剂量阿司匹林减少尿酸的消除,可诱发痛风。 药物治疗 分 类 硝酸酯类 抗血小板药物 抗凝药物 β-受体阻滞剂 钙通道阻断剂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调脂治疗 β-受体阻滞剂 低分子肝素 低分子肝素: 由普通肝素解聚制备而成的一类分子量较低的肝素的总称。 抗凝血因子Xa活性t1/2明显长于普通肝素,体内t1/2约为普通肝素的8倍,其抗凝血因子Xa活性的生物利用度是普通肝素的3倍。静注维持12h,皮下给药的生物利用度几乎达100%。每天1次即可,使用方便。 适应症: ? 临床用于预防手术后血栓栓塞、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血液透析时体外循环的抗凝剂、末梢血管病变以及治疗已形成的深静脉栓塞等。少数资料报道尚可用于因肝素引起的过敏或血小板减少症的替代治疗。 药物治疗 分 类 硝酸酯类 抗血小板药物 抗凝药物 β-受体阻滞剂 钙通道阻断剂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调脂治疗 β-受体阻滞剂 调脂治疗 他汀类药物: 适用于所有冠心病患者。冠心病在改变生活习惯基础上给予他汀类药物,他汀类药物主要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治疗目标为下降到80mg/dl。 本类药物主要有: 普伐他汀 辛伐他汀 氟伐他汀 阿托伐他汀 瑞舒伐他汀等 辛伐他汀 适应症: 高脂血症 冠心病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 急性冠脉综合征 禁忌:过敏、活动性肝病、ALT升高、妊娠及哺乳期妇女 不良反应: 消化道反应 肝损害 肌痛、横纹肌溶解 其它:血管神经性水中、脉管炎、光敏等 药物治疗 分 类 硝酸酯类 抗血小板药物 抗凝药物 β-受体阻滞剂 钙通道阻断剂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调脂治疗 β-受体阻滞剂 心衰的药物治疗 心力衰竭概述 是指各种心脏结构或功能性疾病导致心室充盈和射血功能受损,心排血量不能满足机体组织代谢需要,以肺循环和体循环淤血,器官、组织血液灌注不足为临床表现的一组综合征。 (一)原发性心肌损害 1.缺血性心肌损害 2.心肌炎和心肌病 3.心肌代谢障碍性疾病 (二)心脏负荷过重 1.压力负荷(后负荷)过重 见于:高血压、主动脉瓣狭窄、 肺动脉高压、 肺动脉瓣狭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文档资料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