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德育网络祥解.ppt

  1. 1、本文档共3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七章德育网络祥解.ppt

3、学校德育在德育网络中居于主导地位 (1)学校是从事教育的专门机构 (2)学生品德形成与发展的关键期在学校的时间较长 (3)学校对家庭教育具有指导作用 (4)学校主动、自觉地参与社会环境的建设 学校、家庭、社会德育三维一体,相互联系,互为补充,互动合作。 二、德育网络的实施 (一)德育网络的实施原则 1、平等尊重原则 2、主动参与原则 3、协调统一原则 4、互动优化原则 (二)德育网络的沟通形式与实施途径 1.三方联席会议,统一思想,协调一致 2.学校与社区共建社区德育基地 3.家校通讯、家长学校 、家校互访 、家长会 、家长委员会 第三节 网络德育 人类信息交往的历史过程 第一次飞跃是出现的语言。 第二次飞跃是出现了文字。 第三次飞跃是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出现。 第四次飞跃是电报、电话。 第五次飞跃是广播、电视。 第六次飞跃是电子信息与网络技术。 网络对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 (1)改变社会结构和地位 (2)改变社会生产方式的某些组成形式 (3)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 (4)出现新的政治民主形式(广泛参与、即时、亲近) 一、什么是网络德育 网络德育是围绕现代德育目标与内容,以网络媒介开展的德育管理和一系列德育活动的过程,是德育现代化的一种形式。既包括德育的网络方面内容,也包括德育的方法与形式。 二、网络德育的特点 1、教育主体呈现出非主体化特征。 2、网络德育的内容从平面走向立体化、从静态变为动态、从现时空趋向超时空,德育内容的广度、深度变得更丰富,更复杂和更全面。 3、网络德育方法更富有启发性,灵活性和创造性。 4、德育功能更具有直观性、趣味性,可选择性和不可控制性;德育实施更具仿真性。 三、网络德育的意义 1、从依赖型道德向自主型道德转变。 2、从封闭型道德向开放型道德转变。 3、从一元化道德到多元化道德转变。 四、网络德育与对学校德育的影响 (一)积极方面: 1、网络德育资源丰富,不受地域,时间的限制,有利于广泛收集,迅速传播和及时提取,大大增强了学校德育的时效性。 2、网络德育信息容量大,视野开阔,便于开展德育调查分析和研究,提高了现行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主动性和实效性。 3、网络交流沟通平等,自由,全面,及时,有利于网民进行自我道德教育,提升了德育主体的主体性。 4、网络上各领域、各层次德育能互相联系与沟通,有利于德育系统整合,形成德育合力,增强了德育的系统性。 5、网络容易实现德育理论与实践的互惠互动,使德育基础理论研究者,应用理论研究者和学校德育实践者三者之间可以自由交流和沟通,不再彼此脱离、封闭,克服了德育理论与德育实践相脱离的现象,增强了现行学校德育的理论性,同时也强化了实践性。 总之,网络德育的出现和发展,不仅变革了现行学校德育的运行模式,而且开创了学校德育的现代化方式,丰富了学校德育的内容,资源,优化了学校德育的环境。 (二)消极影响: 1、对学生政治观、价值观的影响(政治观念淡化、民族意识虚化) 2、对学生道德观的影响(道德意识弱化) 3、对学生法制观的影响(法律意识淡薄) 4、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人际关系冷漠、人格畸型发展) 讨论: “网瘾”真的存在吗? 何为“瘾”?谁有“瘾”? 网瘾有何危害? 五、网络背景下学校德育的创新与发展 (一)德育观念的更新 由“教会顺从”转向“学会选择”的德育观 由“封闭”转向“开放”的德育观 由“他律”转向“自律”的德育观 (二)德育内容的更新 加强网络法律法规教育 普适的基础道德教育 网络道德规范教育 网络安全防范意识教育 (三)德育方法的创新 六、网络德育实践 (一)网络德育课 (二)在网络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 (三)加强网络文化建设,优化网络育人环境 (四)充分发挥电子阅览室功能,拓展学生视野 (五)建立家校联系电子信箱 (六)网上心理咨询指导 (七)就业指导热线   思考题 1、德育网络与网络德育的联系与区别? 2、联系实际,论述德育网络的必要性与作用? 3、德育网络中各要素的特征与作用是什么? 3、网络德育对学校德育有何影响? 参考资料 [1]厉以贤 《教育原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檀传宝 《学校道德教育原理》[M]教育科学出版社 [3]马忠虎 《家校合作》[M]教育科学出版社 [4]戴永明 蒋恩铭 《网络伦理与法规》[M]福建人民出版社 [5]马和民 吴瑞君 《网络社会与学校教育》[M]上海教育出版社 [6]华继师 《构建“三位一体”德育新模式》[J]现代教育科学2006年4月 [7]张标 《构建校外德育网络 优化整体育人环境》[J]教育探索 2001 第11期 [8]陈永渠 《论学校德育的网络化建设》[J]教学与管理 2005

文档评论(0)

光光文挡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