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章建筑结构祥解.ppt
建筑施工基础知识 第二章 建筑结构 第一节 混凝土结构概论 (一)混凝土结构的特点 混凝土材料抗压强度较强,抗拉能力很低,而钢筋抗拉强度很高; 两者结合在一起协同工作,能充分发挥两种材料各自特长,而且可以克服钢材易锈、需要经常维护的麻烦,钢筋置于混凝土中不易受腐蚀,可提高其耐火性;混凝土材料本身脆性,有钢筋协同工作,可以增加其延性。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优点 ①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砂和石料所占比例很大,可就地取材。 ②节约钢材。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承载力较高。大多数情况下可用来代替钢结构,因而节约钢材。 ③耐久、耐火。钢筋埋放在混凝土中,受混凝土保护不易发生锈蚀,因而提高了结构的耐久性。当火灾发生时。钢筋混凝土结构不会象木结构那样被燃烧,也不会象钢结构那样很快软化而破坏。 ④可模性好。钢筋混凝土结构可以根据需要浇捣成任何形状。 ⑤现浇式或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整体性好,刚度大。 综上所述,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优点远多于其缺点。 因此,它已经在房屋建筑、地下结构(钢筋混凝土桩基)、桥梁、铁路(钢筋混凝土枕木)、隧道(钢筋混凝土砌衬)、水利(三峡大坝)、港口(码头平台)等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 针对其缺点人们研究出许多的有效措施:①为了克服钢筋混凝土自重大的缺点,已经研究出许多高强轻质的混凝土和强度很高的钢筋;②为了克服普通钢筋混凝土容易开裂的缺点,可以对它施加预应力等等。③但还有许多工程实际问题等待我们去探索和研究。 (二)混凝土结构的应用与发展概况 一、混凝土早期的发展 1824年英国约瑟夫·阿斯匹丁发明了波特兰水泥并取得了专利。 1850年,法国蓝波特(L.Lambot)制成了铁丝网水泥砂浆的小船。 1861年法国约瑟夫·莫尼埃(Joseph Momier)获得了制造钢筋混凝土板、管道和拱桥等的专利。 德国学者1866年发表了计算理论和计算方法,1887年又发表了试验结果,并提出了钢筋应配置在受拉区的概念和板的计算方法。此后,钢筋混凝土的推广应用才有了较快的发展。 1891年-1894年,欧洲各国的研究者发表了一些理论和试验研究结果。但是在1850-1900年的整整50年内,由于工程师们将钢筋混凝土的施工和设计方法视为商业机密,因此总的来说公开发表的研究成果不多。 美国学者1850年进行过钢筋混凝土梁的试验,但其研究成果直到年才1877发表并为人所知。19世纪70年代有学者曾使用过某些形式的钢筋混凝土,并且于1884年第一次使用变形(扭转)钢筋并形成专利。1890年在旧金山建造了一幢两层高、321英尺(95m)长的钢筋混凝土美术馆。从此以后,钢筋混凝土在美国获得了迅速的发展。 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从材料性能的改善,结构形式的多样化,施工方法的革新,计算理论和设计方法的完善等多方面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工程应用十分普遍,使钢筋混凝土结构进入了现代化阶段。 二、混凝土结构用材料的发展——高强轻质 (1)混凝土材料强度大幅提高 在20世纪30年代混凝土平均强度约为10MPa,到20世纪50年代初已提高到20 MPa,20世纪60年代约为30 MPa,20世纪70年代初已提高到40 MPa。到20世纪80年代初,在发达国家C60级混凝土已经普遍采用。 近年来国内外采用附加减水剂的方法已制成强度为200 MPa以上的混凝土。 高强混凝土的出现更加扩大了混凝土结构的应用范围,为钢筋混凝土的防护工程、压力容器、海洋工程等领域的应用创造了条件。 (2)轻质混凝土的研究与应用 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轻骨料(陶粒、浮石等)混凝土和多孔(主要是加气)混凝土得到迅速发展,其重度为14-18KN/m3。 1875年法国莫尼埃曾主持修建过一座长达16m的钢筋混凝土桥,1983年巴西建成主跨为440m的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1997年我国在四川万县建成主跨420m的混凝土拱桥等。在这些方面所取得的瞩目成就这里不再一一不列举了。 从1925年德国第一次采用折板结构大型煤仓开始,薄壁空间结构逐渐在屋盖及贮仓水塔、水池等构建物中得到广泛应用。 五、在计算理论与设计方法方面的发展 20世纪30年代以前,将钢筋混凝土视为理想弹性材料,按材料力学的允许应力①法进行设计计算。但从20世纪初即开始了对钢筋混凝土构件考虑材料塑性性能的研究。前苏联在1938年颁布了世界上第一本按破损阶段设计②钢筋混凝土构件的规范,标志着钢筋混凝土构件承载力计算的实用方法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20世纪30年代以后,在钢筋混凝土超静定结构中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的计算理论也取和了很大进展,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已在双向板、连续梁及框架的设计中得到了应用。 2、影响粘结强度的因素 混凝土强度:混凝土强度越高,钢筋与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4张安全目视化:流程图、管理检查要点.pptx VIP
- 2024北京广渠门中学初一(上)期中道德与法治试题.docx VIP
- 2025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三色笔记.pdf VIP
- GB/T 17215.321-2021电测量设备(交流) 特殊要求 第21部分:静止式有功电能表(A级、B级、C级、D级和E级).pdf
- Kollmorgen电机AKD驱动器手册中文版.pdf VIP
- 河南省九师联考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地理试卷(含答案).pdf VIP
- 河南省九师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pdf VIP
- 日立电梯MCA13中文注释版电气原理图.pdf
- 财务总监培训战略成本管理-战略成本管理.ppt VIP
- 战略成本管理 .pdf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