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新格局、新挑战资料.doc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新格局、新挑战资料.doc

  1. 1、本文档共3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新格局、新挑战资料.doc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新格局 来源:商会秘书处??????日期:2008-1-25 10:08:40 与“改革开放”格局同步演进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历史回顾 ? 严格地说,我国区域经济仅有短短20几年的发展历史。可以说,我国的区域经济是在“改革开放”的春风化雨中孕育生发而来,在全球化浪潮裹挟推动之下汇集而成时代潮流的。改革开放前,我国只有地方(区)经济而不存在区域经济。因为当时我国的经济体制是以中央高度集权、计划行政管理、排斥市场机制为特征。区域政策的取向是以平衡布局发展为目标,以国家的利益为主,区域利益主体没有独立性,区域内部产业结构配置以及区际利益协调、产业分工格局均由中央政府统一安排,地方政府只是被动执行国民经济计划的行政机构。 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体制开始由计划经济逐步向市场经济迈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宏观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第一国家对宏观经济管理由直接控制转变为间接调控,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越来越大;第二,地方经济主体得以确立,由于财政、税收、计划、投资体制的深化改革和地方经济调控权的扩大,地方政府的责任、利益进一步强化;第三,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由速度型、粗放型向效益型、集约型转变,传统的“均衡”布局代之以“效益优先”的布局原则和政策导向;第四,实行对外开放政策,重点开放沿海地区,使区位优越、经济基础雄厚的沿海地区优先得以发展。 ??? 上述体制,政策方面的总体变革,为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土壤。首先是地方政府得以掌握一定的经济资源,具有了独立的经济利益和相当程度的自主发展权利,在区域经济事务中的决策空间大大得以拓展,其次是随着市场化进程的推进,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逐步完善,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微观主体地位得到确立。由此奠定了地方政府和企业为实现自身经济目标的最大化,而寻求跨地区、跨行业策略联盟的市场基础。当然,从地方割据的内耗性竞争即所谓的“诸侯经济,”到谋求区域分工合作、互动双赢,从“条块分割”的产业经济到“联运发展”的区域经济,这一竞合理念的转变也经历了漫长的过程。迄今,“行政壁垒”仍然是制约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瓶颈”因素。 ??? 总体而言,改革开放后我国的区域经济发展实施的是非均衡度推移战略,发展层次上呈现出由1980年代的沿海向内地推进格局到1990年代全方位开放与发展的新局面:1980年代,我国对外开放以建立经济特区为开放“窗口”而开始,以后又逐步扩大到沿海、沿边、沿江地带直至内陆省会城市、地区,形成了由沿海到内地,从东部到中部、西部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 与改革开放格局演进同步,我国区域经济伴随着经济特区的设立、浦东开发、西部大开发等战略的实施,先后经历了由东南沿海到长江流域,并逐渐北上西移的此起彼伏的发展高潮。并造就了“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等经济活跃地区,奠定了我国区域经济板块的基本格局。 ??? “千帆竞渡、百舸争流”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现实图景 ??? 区域经济在“比拼”中发展 ??? 新世纪前后,特别是“入世”以来,我国的区域经济发展进入了空前繁荣的阶段。2002年确实算得上是中国经济的“丰收年”,不仅是因为国内经济持续快速增长,而且全球经济不景气,中国经济却给了世界以信心。这一年,世界的目光不约而同地投身了中国继2001年国际奥委会把2008年奥运会的主办权交给中国北京后,国际展览局在2002年12月又将2010年世博会的主办权交给了中国上海奥运会和世博会,作为中国经济的双“引擎”,将带动环渤海、长三角两大经济圈飞速发展。而一直处于战略先锋和改革前沿的珠三角也亮点频闪,先是改革开放以来最大的石化项目落房广东惠州,全球第四大石化城因此将破茧而出,紧接着是五大机场实现“互联”,大珠三角走向融合。而随着青藏铁路建设取得进展,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等重大项目的开工,西部大开发也开始提速。中部的城市则以资源型城市转型为实践,取得初步成果2002的中国经济,无疑是在各区域板块经济的比拼中发展前进的。接下来的2003、2004年,我国的区域经济都呈现出竞相发展的局面,可以说用“千帆竞渡、百舸争流”这两个成语来描述我国区域经济的亮丽图景毫不为过。 ?? “机制性一体化”特征的凸显 ??? 2003年以来,中国区域经济最为鲜明的特点是“机制性一体化”特征的凸显: ??? 第一,两个CEPA的相继签署,拉开了我国区域经济“机制性”一体化的序幕。CEPA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项涉及商品贸易,根据CEPA的安排,港澳地区有270多项商品,将以零关税进入内地;第二项重要内容就是贸易服务方面的。贸易服务的面非常广,港澳地区在贸易服务方面有非常多的优势,比如说在金融、保险、会展、建筑、法律、房地产咨询等等方面,这些方面也是中国加入WTO以后在一定的范围内,在一定的时间限度之后要放开的,提

文档评论(0)

lov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