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嵩阳书院(河南登封): 《论语·季氏篇》: “鲤趋而过庭,(孔子)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 六 艺 礼(规章礼仪) 乐(音乐舞蹈) 射(射箭) 御(骑马驾车) 书(历史) 数(数学) 中国古代官学制度的特点: 1、重视儒学思想,忽视自然科学教育 2、重视培养统治人才,忽视培养其它类人才 3、重视群体发展,忽视个体个性 中国传统教育主要是教人怎么做人,而不是教人怎样去改造社会,怎么去发展创造。 中国古代私学制度的特点: 官学的有力补充,在普及平民教育过程中可谓成效卓著。 教学内容灵活,并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学术氛围相对自由,学术思想活跃,学风淳正。 学生可自由择师受业,接受符合个性需求的教育。 北监: 中国古代教育科举制度 第一节 中国古代教育制度 官学制度、私学制度、家庭教育、中国古代的教育制度的特征及教育思想 第二节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 科举制度的发展演变、明清时代的三级考试、科举制度流弊与功过 第一节 中国古代教育制度 教育制度:是指国家制定的教育目的、方针以及教育设施的总称。 中国的教育制度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 古代教育制度 萌芽期:原始社会后期 建立期:夏商周时期 消亡期:清末新式学堂建立后 繁荣期:唐宋时期 一、官学制度 官学是由官府开设的各类学校。最早在夏代就已有了正式的学校,这是教育制度形成的重要标志之一。此时期奴隶主贵族垄断学校教育,平民无受教育权利。 1、建立期(“学在官府”) 夏代:奴隶主阶级的成员在官学中接受教育,包括生产技能的学习和武士教育。 商代:学习文字知识,并接受“六艺”等文化技能教育。 西周官学教育 国学 (大贵族子弟学校) 乡学 (一般贵族子弟学校) 小学(7年制) 大学(9年或更长) 识字和“六艺”学习 修身、治国的相关知识 2、发展期 汉代:“独尊儒术”促进了官学的进一步发展,此时期官学教育内容以传授儒家经典为主。 中央官学:太学、鸿都门学、四姓小侯学 地方官学:在郡国设学、县邑设校,乡设庠,村设序。 魏晋南北朝:西晋设国子学和太学。南朝刘宋设立儒学、玄学、史学、文学四馆进行分科教学,视为官学制度的一大创举。 3、繁荣成熟期 隋代:中央设国子寺,下辖五学。包括国 子学、太学、四门学、书学和律学。 唐代:中央设国子监,下设六学。在隋代 基础上增设了算学。学制多为9年。 地方官学主要有府学、州学、县学 三级学校。 宋代:承袭唐代,国子监又增设了武学、画 学、军监学等。地方设州学和县学。 4、衰亡期 明清时期,学校在社会上得以普及,但学校已沦为科举考试的附庸,丧失了教育的职能。 明代: 中央官学—设国子监,有北京、南京两监。学生统称为“监生”。学制4年。 清代: 中央官学—设国子监,仅北京一监,各方学校输送来的称“贡生”,直接招收的称“监生”。学制3年。 二、私学制度 中国历代由私人开设的各类学校统称为私学。 春秋战国:孔子首开私人讲学,招收不以出身为限,实现了平民教育的普及,主要讲授儒学。与儒学并行的还有墨学(生产技能、几何学、力学、光学),此时期“学在四夷”之风盛行。 汉代:启蒙教育、《孝经》学习和巨儒讲经三种基本形式。汉以后私学成为封建时代学校教育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唐宋:采用经学家私人授徒的方式,如韩愈、颜师古、胡安定等学者型官员开展的私学实践。此外还有另一高级形态的私学在宋代蓬勃发展,即书院,以讲解理学为主。 元明清: 义学 专馆 私塾 私学 三、家庭教育 我国的家庭教育最早始于西周,至春秋逐渐形成系统的家庭教育。孔子被视为家庭教育的鼻祖。 我国最早的一部家庭教育专著——《颜氏家训》,由南北朝的教育家颜之推所撰,共20篇,包括教子、勉学、兄弟、治家、风操、涉务等篇目,涉及封建家庭教育的各个部分。 第二节:中国古代科举制度 科举制度是中国封建王朝设科考试用以选拔官吏的制度。初创于隋代时期,形成于唐代,一直延续至清末,存在了1300多年,是中国历史上延续时间最长的制度之一。科举制度对于这一漫长时期的政治、经济、教育制度及知识分子的学风都产生过重大影响。 一、科举制度的形成 夏商周:世卿世禄制 春秋战国:选贤任能的客卿制 两汉:察举征辟制 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 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钢筋混凝土基础施工与桩基础施工资料.ppt
- 能源审计培训讲义资料.ppt
- 钢筋混凝土结构常用加固方法资料.ppt
- 钢筋混凝土界面的传力机理及模型化资料.ppt
- 钢筋混凝土课件第7章受扭构件资料.ppt
- 诺贝尔磁砖综合知识培训资料.ppt
- 钢筋混凝土楼板构造资料.ppt
- 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承载力加固资料.ppt
- 钢筋混凝土水池施工方案资料.doc
- 配电网自动化1-32资料.ppt
- 岸基供电系统 第4部分:工频电源.pdf
- 人教版八下英语Unit 5 What were you doing when the rainstorm came_测试卷.docx
- 热带作物品种区域试验技术规程 木薯.pdf
- 草原防火阻隔带建设技术规程.pdf
- 渔用气胀救生筏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pdf
- 浙江省杭州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英语试卷(含答案).docx
- 重庆市渝北区六校联盟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期中教学大练兵语文试卷.docx
- 食品安全-花椒籽油 (2).pdf
- 2025年海博思创分析报告:储能集成“小巨人”,国内外业务进展可期.pdf
- 地理标志产品 宽城板栗.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