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郁顿挫的杜甫诗教案.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沉郁顿挫的杜甫诗教案

沉郁顿挫的杜甫诗专题 《兵车行》教案 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目标:把握杜甫的诗意; 2、思想教育目标:体会作者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了解杜甫的品质; 3、能力培养目标:提高学生的古诗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领会诗歌中语句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把握杜甫的诗意。 过程与方法 1、美读。听配乐朗诵,渲染意境,学生多次诵读。 2、美赏。找好切入点,赏析意境、赏析语言。 3、美说。让学生用美的语言表达自己对诗的理解,增强教学语言的感染力,以期能形成共鸣。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每一个伟大的灵魂都是痛苦的”,而“诗圣”杜甫无疑是一千多年前最伟大而痛苦的灵魂。当个人的理想支离破碎,生活颠沛流离之时,诗人把忧虑的目光投注到民生的疾苦、社会的衰落、国家的动荡。他用手中的笔真实地记录了那个时代的苦难,因此,自唐以来,杜甫的诗被公认为“诗史”。 杜甫一生写过不少以战争为题材的诗。今天,我们来读他在天宝年间目睹统治者穷兵黩武,大肆征兵,造成“行者愁怨,父母妻子送?之,所在哭声震野”的凄惨景象而写的为人民呼喊的杰作《兵车行》。 师 :诗人对百姓的悲惨命运寄予了无限的同情,老百姓的悲惨命运是谁造成的?作者对他们又有怎样的情感? (对统治者的愤怒、怨恨之情) 明确:是怨愤。从诗人笔下喷涌而出的就是激愤,哀怨之情。 那么诗人是怎样表达他这种情感的?下面我们一起来研读诗歌的第一段。 四、研析第一段(1—3行) 1、请同学们先朗读诗歌的第一段。朗读的同时思考: 思考:这一段为我们描述了一幅什么画面?(生齐读) (是一幅惨别图) 2、第一段从哪些角度进行描写这幅惨别图的?(出示鉴赏方法提示,请学生分析) (1)“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剑各在腰,”我们看到士兵整妆待发,车马行人虽然众多,但叠用两个拟声之词,“辚辚”、“萧萧”就渲染出一种悲凉之意。(听觉、视觉) (2)“耶娘妻子走相送” “走”就是跑着去为亲人送别,士兵家属的心情非常的急迫,因为有可能这一次的送别就是最后的诀别了。(细节) (3)“尘埃不见咸阳桥” 说的是人马扬起的灰尘非常大,连不远出的咸阳桥都看不见了,用夸张的手法表现了当时被征发的人之多,还有送行的人之多。 (视觉、夸张) (4)“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细节) ①“牵衣顿足拦道哭”用了多少个动词?是什么描写? 连续的四个细节动作(“牵”“顿”“拦”“哭”),把送行者那种眷恋、悲怆、愤恨、绝望的动作神态表现的细腻入微,诗人笔下,灰尘弥漫,车马人流,令人目眩;哭声遍野,集中展现了上万家庭妻离子散的悲剧。 ②“哭声直上干云霄”的“干”是“冲”的意思,表现了百姓们哭声之大、之凄惨,直冲云天,震耳欲聋!。由这个“干”字我们似乎能看到送别时那种呼天抢地、痛断肝肠的场景。 小结:从以上这些具有表现力的词句来看,诗人一开篇首先为我们描述了一幅催人泪下的“惨别图”。通过这幅图淋漓尽致地表现出千万家户因征战而妻离子散的悲剧。 五、研读第三段(全诗最后两行) 1、这就诗的开篇,哭声悲悯,直干云霄,而诗的结尾呢?诗的结尾诗人借征夫之口想象青海古战场,那又是什么情景?诗歌第三段最后一句,我想请一位同学来读读。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2、 这又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呢?哪位同学能根据诗句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大家要尽量地展开想象。 (在青海的古战场,漫山遍野,白骨纵横,在阴沉沉的天色和蒙蒙细雨中,还不时地传来凄厉的鬼哭声!) 3、作者淋漓尽致地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恐怖的场景,让人不寒而栗!那我们一样为这幅图画取一个名字,什么图画呢? (白骨图、冤鬼图、) 不过既然是“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着重突出了哭声,我们不如改为“鬼哭图”。 六、分析第二、三段(4—15行) (一)从中找出诗歌的诗眼及主旨句 1、大家注意到没有?诗歌从开头的“惨别图”到结尾的“鬼哭图”,我们听到了一个相同的声音:哭声!开头的人哭,响彻云霄,结尾的鬼哭,哀怨凄厉。那么造成这人哭、鬼哭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请同学们迅速在诗歌第二段找出最能概括这个根本原因的三个字和一句话。它们是? 明确: “点行频”和“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是“点行频”,是统治者为自己无边的欲望而不断征战,造成了人哭鬼哭的悲剧,所以这两句既揭露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巨大苦难,又指出了苦难的根源,揭示了全文的主旨。 (二)分析战争给人民带来了哪些苦难?体会文章主旨。 然而悲剧又何止人哭、鬼哭这么简单?紧承着第一段诗人以一句“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转向征夫的自述,通过征夫之口,诗人告诉我们,由于

文档评论(0)

aicence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