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路基工程总论
路基:在天然地表面按照道路的设计线形和设计横断面的要求开挖或堆填而成的岩土构造物
路基工程的特点:工程数量达、耗费劳力多、涉及面广、投资高
路基设计的一般要求:断面尺寸符合设计标注;足够的强度;整体稳定性;水温稳定性
路基受力强度:路基抵抗外力作用的能力(抵抗变形能力)
表征路基强度的指标:弹性模量、土基反应模量、CBR值(加州承载比)、抗剪强度指标。(前三种表征特定力学模型下土基应力与应变的关系)
路基工作区:车辆荷载在土基中产生应力作用的这一深度范围。(车辆荷载产生的垂直应力随深度增加而减小,自重应力则随深度增加而增加,故/急剧变小)
路基破坏形式:①路堤变形破坏:路堤沉陷、边坡溜方及滑坡、路堤沿地基滑动②路堑变形破坏:边坡剥落和碎落、边坡坍滑和崩塌
路基破坏原因:不良工程、水文地质条件;不利的水文与气候因素;设计不合理;施工合格
引起路基潮湿变化的主要水源:大气降水、地表积水、地下水、水汽凝结成的水分
翻浆:指的是春融时期由于土基强度急剧降低,在行车作用下,路面表面出现不均匀起伏、弹簧或破裂冒浆等现象,主要原因是地下水排除不好或水位发生变化。
冻胀:是由于土中水的冻结和冰体(特别是凸镜状冰体)的增长引起土体膨胀、地表不均匀隆起的作用。
路基按干湿状态:干燥(),中湿(),潮湿(),过湿()。要求路基处于干燥、中湿状态
土的平均稠度:
式中:()—土的液限(塑限)含水量,%
—在最不利季节,路槽底以下80cm深度内土的平均含水量
路基临界高度:在最不利季节,当路基分别处于干燥、中湿或潮湿状态时,路槽底距地下水位或长期地表积水水位的最小高度(图见P14)
路基稳定性:路基在各种外界因素作用下保持其强度的性质(水作用下→水温性;温度作用下→温度稳定性)。①整体稳定性:路基整体在车辆荷载及自然因素作用下,不致产生过大的变形和破坏②强度稳定性:路基在水温等自然因素的长期作用下保持其强度
保证路基强度和稳定性的措施:合理选择路基断面形式,正确确定边坡坡度;选择强度和水温稳定性良好的土填筑路堤;充分夯实土基;搞好地面排水;保证路基有足够的高度,是路基工作区保持干燥状态;设置隔离层或隔温层,切断毛细水上升通道;采取边坡加固与防护措施
路基土的分类:巨粒土(漂石、卵石);粗粒土(砾类、砂类);细粒土(粉质、黏质、有机质);特殊土(黄土、膨胀土、红黏土、盐渍质土、冻土)
18、土的工程特性:①巨粒土:高强度,高稳定性;填筑路基,砌筑边坡②砾石:密实度好,好的强度和稳定性;填筑路基,中级路面,高级路面基层和底基层③砂土:无塑性,透水性强,毛细上升高度小,较大内摩擦系数,强大,水稳定性好,易松散,压实困难;级配适宜可用于路基填筑④砂性土:遇水干得快、不膨胀、具有足够粘结性、飞尘少 ⑤粉性土:易破碎,容易成为流动状态,毛细作用强烈,易冻胀,翻浆⑥黏性土:内摩擦因素小,粘聚力大,透水性小,吸水能力强,毛细显著,可塑性;充分压实后可形成路堤⑦重黏土:(塑性指数27的粘土类,性质与粘性土相似)。土作为路基建筑材料:砂性土最优,黏性土次之,粉性土为不良材料。
一般路基设计
路基典型横断面形式:①路堤:全部用岩土填筑而成的路基。特点:设计线高于原地面线,排水通风条件良好,受水文地质影响小,施工质量易控制(应注意填料的选用与压实)②路堑:全部在原地面开挖而成的路基。特点:设计线低于原地面线,排水通风条件差,受水文地质影响大(应注意边坡稳定性及排水设计)③填挖结合:原地面横坡较大,且路基较宽时,一侧填筑,一侧开挖而形成的路基。特点:工程上经济,易发生不均匀沉降而产生纵向开裂(应注意填方与山坡结合处的处治技术) (图见P28、29)
路基的基本构造:①宽度:路面及两侧路肩宽度之和②高度:路基设计标高与路中线原地面标高之差(亦称施工高度),即路堤的填筑厚度或路堑的开挖深度。(路基设计标高通常以路基边缘为准)③边坡坡度:用高度H与宽度b之比表示
路基地面排水设备及作用
边沟:设在挖方路基的露肩外层以及矮路堤的外侧。走向与路中线平行,用以汇集和排除路基范围内和流向路基的少量地面水
截水沟(天沟):设在挖方路基的边坡坡顶5m以外和山坡路堤上方合适地点。拦截并排除路基上方流向路基的地面径流,减轻边沟的水流负担,保证挖方边坡和填方坡脚不受水流冲刷
排水沟:排除路基中各类水源到桥涵出或指定的地方。引水
跌水井和急流槽:纵坡坡度>10%,水头差大于1m的陡坡路段。用于陡坡地段排水
倒虹吸和度水槽:水流需横跨路基,又收到高度限制时
4、地下排水设备及适用条件
盲沟(暗沟):适用于排水量较小,距离较短,坡度不大的情况。拦截流向路基的层间水;降低地下水位;拦截和排除路堑下面层间水或小股泉水
渗沟:结构与盲沟相似,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