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路基础第二章(修改).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西南交通大学 西南交通大学 三 缓和曲线 1.缓和曲线作用 ①?离心力过渡 ②超高过渡 ③曲线加宽过渡 2.缓和曲线形式——3次抛物线 方程式: 式中:c—缓和曲线半径变更率 c=ρl ρ—缓和曲线起点至任意点半径长度 l—缓和曲线上任意点半径 4.在缓和曲线范围内的外轨超高顺坡 形式 Hy h zH Hy zH h ※直线型:在变坡点产生冲击,适用于低速行车。 曲线形:顺坡倾角为0,适用于高速行车。 直线型 曲线形 3.在缓和曲线范围轨距的加宽 1)加宽在缓和曲线范围内逐渐完成 2)加宽递减率≯1‰ * 第二章????轨道几何图形 本章要点: 线路平纵断面要素 轮对及其尺寸 三角坑,轨底坡 曲线轨距加宽的原因及条件 曲线外轨超高与最大限速 缓和曲线长度的确定 曲线缩短轨 §2.1 线路的平面及纵断面 铁路在空间上的位置是由线路中心线在水平和垂直面上的投影所决定的。 一、线路平面 线路平面要素 直线 曲线 圆曲线 缓和曲线 1.?圆曲线 1)圆曲线要素 转角α 半径R 切线长T 曲线长L R T L (m) (m) 2.缓和曲线 1)作用:实现直线与圆曲线的过渡 2)特点:在直缓点处R=∞ 在缓圆点处R=a 直缓点 缓圆点 二 线路纵断面 1.纵断面要素 平道 坡道 上坡 下坡 2.坡度表示 i‰ = h/L 3.几个概念 1)限制坡度:区间或牵引区段内限制列车牵引重 量的坡度。 2)变坡点:坡道与坡道或坡道与平道的交点 3)竖曲线:纵断面上用于连接两相邻坡道的圆 曲线 §2.2 直线轨道 对直线轨道的要求 1.轨距符合要求 2.水平良好 3.轨底坡正确 一 轮对 1.轮对构成:一根轴,两个轮子 2.踏面:车轮与钢轨接触的圆周面 3.轮对尺寸 1)轮背内侧距离(T)及轮对宽度(q) q = T + 2d ※ T=1353±3 mm 机车车辆相同 2)车轮踏面形状及尺寸 (mm) h d m 机车 28 33 140 车辆 25 32 135 ※ 我国铁路轨距:1435+6-2 mm ※ 轨距变化:正线≤2‰ 站线≤3‰ 二 轨距 1.?轨距(S)两钢轨头部内侧水平距离 ※ 我国规定为两钢轨头部内侧顶面下16mm水平距离 2.游间(δ) 轮缘外侧与轨头内侧间的距离(当一侧轮缘 紧贴钢轨时) δ = S – q = S -(T + 2d) δ的计算: δmin = Smin- qmax= Smin-(Tmax + 2dmax) =1433 -(1356 + 2×34) =9(mm) δmax = Smax- qmin = Smax -(Tmin + 2dmin) = 1441 -(1350 - 2×22) = 47(mm) 游 间 表 (mm) δmax δmid δmin 机车 45 16 11 车辆 47 14 9 注:δ值要适中,太大引起列车晃动,太小会加 速轮缘磨耗及增大运行阻力。 一 水平:在直线上,要求的钢轨顶面处于同一平面 1)三角坑:在不长的范围内,两根钢轨交替高出对 方。 条件:当L≤18m,且h1+h2≥4mm(正线); h1+h2≥6mm(站线) 三角坑危害:引起列车脱线 2) 水平误差 a.两钢轨高度差 正线≤4mm 站线≤6mm b.水平误差变化率≤1‰(1m长度内不超过1mm) 3)轨底坡 a.作用:保证车轮压力通过钢轨中心线 b.坡度:直线:1:40 曲线:曲线里轨轨底坡根据超高适当加大 4)方向与高低 1.方向:纵向单根钢轨要直 到发线、正线≤4 mm 要求正矢 (10m范围) 其它线≤6 mm 2.高低:单根钢

文档评论(0)

基本资料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