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预防保健科科室建设与管理指南(征求意见稿).doc
中医医院预防保健科建设与管理指南
(征求意见稿)
一、总则
第一条 为指导和加强中医医院预防保健科规范化建设和科学管理,突出中医特色,提高临床疗效,在系统总结中医医院预防保健科建设与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参照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指南。
第二条 本指南旨在指导中医医院及其预防保健科管理者加强预防保健科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建设与管理,同时可作为各级中医药管理部门开展评价工作的参考和依据。
第三条 二级以上中医医院预防保健科按照本指南建设和管理。
第四条 中医医院预防保健科应主要在中医理论指导下,以“治未病”理念为核心,针对个人健康状态,管理个人健康状态风险,进行健康状态信息采集与管理(含中医体检、健康体检)、健康状态辨识与评估、健康干预(包括健康咨询与指导)、干预效果评估等全面、综合、规范的中医预防保健服务,并开展妇女、儿童健康保健工作(含儿童预防保健接种等)。
第五条 各级中医药管理部门应加强对中医医院预防保健科的指导和管理,中医医院应加强对预防保健科的规范化建设与管理,保持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二、基本条件
第六条 中医医院预防保健科应具备与其医院级别、科室功能相适应的场所、设备设施和技术力量,以保证本科诊疗工作的有效开展。
第七条 有条件的中医医院预防保健科应开设健康评估与健康调养服务部门。三级中医医院和有条件的二级中医医院可设立传统疗法门诊或其他提供相关健康干预服务的门诊。
第八条 中医医预防保健科应设置健康状态信息采集与管理区域健康状态辨识及其风险评估区域健康咨询与指导区域健康干预区域健康状态信息采集与管理区域健康状态辨识及其风险评估区域健康咨询与指导区域健康干预区域健康状态信息采集中医医院预防保健科常用方剂目录
1.桂枝汤(《伤寒论》) 2.桂枝加葛根汤(《伤寒论》) 3.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金匮要略》) 4.桂枝加附子汤(《伤寒论》) 5.桂枝加龙骨牡蛎汤(《金匮要略》) 6.黄芪桂枝五物汤(《金匮要略》) 7.射干麻黄汤(《金匮要略》) 8.麻黄汤(《伤寒论》)9.当归四逆汤(《伤寒论》) 10.苏子降气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11.大青龙汤(《伤寒论》) 12.越婢加术汤(《金匮要略》) 13.四逆汤(《伤寒论》) 14.吴茱萸汤(《医宗金鉴》) 15.三拗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16.再造散(《伤寒六书(杀车槌法》) 17.小青龙汤(《伤寒论》) 18.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伤寒论》) 19.桂苓五味甘草汤(《金匮要略》) 20.苓甘五味姜辛汤(《金匮要略》) 21.大承气汤(《伤寒论》) 22.小承气汤(《伤寒论》) 23.调胃承气汤(《伤寒论》) 24.大黄牡丹汤(《金匮要略》) 25.凉膈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26.增液承气汤(《温病条辨》) 27.栀子豉汤(《伤寒论》) 28.小柴胡汤(《伤寒论》) 29.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伤寒论》) 30.大柴胡汤(《伤寒论》) 31.四逆散(《伤寒论》) 32.逍遥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33.柴胡疏肝散(《景岳全书(古方八阵》) 34.大黄黄连泻心汤(《伤寒论》) 35.泻心汤(《金匮要略》) 36.附子泻心汤(《伤寒论》) 37.半夏泻心汤(《伤寒论》) 38.生姜泻心汤(《伤寒论》) 39.甘草泻心汤(《伤寒论》) 40.理中汤(《伤寒论》) 41.甘草干姜汤(《伤寒论》) 42.四君子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43.附子理中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44.温中散(《证治准绳(女科》) 45.小建中汤(《伤寒论》) 46.黄芪建中汤(《金匮要略》) 47.大建中汤(《金匮要略》) 48.当归建中汤(《千金翼方》) 49.四逆汤(《伤寒论》) 50.白通汤(《伤寒论》) 51.通脉四逆汤(《伤寒论》) 52.温中汤(《千金翼方》) 53.五苓散(《伤寒论》) 54.肾气丸(《金匮要略》) 55.六味地黄丸(《小儿药证直诀》) 56.十补丸(《济生方》) 57.桂枝加厚朴杏子汤(《伤寒论》) 58.麻黄细辛附子汤(《伤寒论》) 59.补中益气汤(《脾胃论》) 60.玉屏风散(《丹溪心法》) 61.生脉散(《内外伤辨惑论》) 62.四物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63.归脾汤(《正体类要》) 64.左归饮(《景岳全书(古方八阵》) 65.右归饮(《景岳全书(古方八阵》) 66.八珍汤(《正体类要》) 67.天王补心丹(《摄生秘剖》) 68.独活寄生汤(《千金要方》) 69.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 70.补阳还五汤(《医林改错》) 71.通窍活血汤(《医林改错》) 72.杞菊地黄丸(《医级(杂病类方》) 73.小半夏汤(《金匮要略》) 74.川芎茶调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75.天麻钩藤饮(《杂病证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