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5.内涵建设高职教育改革发展重中之重
内涵建设:高职教育改革发展的重中之重 ——对16号文及新评估方案解读 汇报人:刘跃南 2009年3月 * * 汇报提纲 一、“16号文”重在内涵建设 二、内涵建设与新评估指标 三、关于新评估方案基本点 一、“16号文”重在内涵建设 文件要点 ---(16号文件中的关键词) 推行力度 ---(教育部推行主要措施) “16号文”的要点及关键词 1.明确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 ; 2.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产学合作; 3.育人为本,强化职业道德 ; 4.专业改革与建设:以区域服务为重(区域经济建设社会发展); 5.以工学结合为人才培养模式、课程改革、教学模式改革的切入点; 6.课程改革的核心是突出职业能力培养(以真实的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选取、整合、序化教学内容,强调与行业合作开发); 7.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 8 .积极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教学模式; 9 .工学结合,加大校内生产性实训比例,强调半年顶岗实习 ; 10.校企合作,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校企组合新模式; 11.双师结构与双师素质;加强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 12.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用人单位参与教学质量评价,重视实践教学管理; 13.示范院校建设,强化服务社会; 14.领导能力建设,增强战略思维和科学决策能力 。 教育部贯彻“16号文“的主要措施 全方位、系统推进: 建设100所示范性院校; 建设1000门高职“工学结合”精品课程; 建设一批实训基地; 表彰“教学名师” 、“优秀教学团队”; 启动新的评估方案,开展评估工作; 组织全国性技能大赛; 二、内涵建设与新评估指标 __重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6看) 看“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宏观设计” 看“课程中观设计” 看“课程微观教学设计与实施” 看“教学团队建设” 看“校内教学的环境建设” 看“校外实习基地建设” 要点: 人才培养方案及重点专业剖析 (1)专业设置与定位 (2)课程设置与理念? (3)课程体系的构建? (4)课程目标与内容选择? 人才培养目标明确,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合理;把工学结合作为改革的切入点,充分体现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的要求。 1.3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专业建设规划符合学校整体发展规划;专业建设实施方案具体,措施得力;能辐射带动相关专业发展。 1.2专业建设规划与实施 专业名称规范、科学;专业设置的针对性、灵活性、适应性;合作企业或社会用人单位参与专业建设。 1.1专业设置与定位 1. 专业定位和人才培养模式 要点说明 关键剖析 要素 剖析 指标 评估指标要求 评估指标要求 7 专业设置 特色专业建设规划 现场专业剖析 从建设目标、培养模式、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实践教学、教学设计与教学方法、师资队伍、社会服务等方面体现出的特色。 5.1特色 5.特色 专业建设 数据库相应编号 建议重点考察内容 说 明 关键要素 主要评估指标 国家精品课程标准 课程宏观设计----课程设置(10分) ①课程定位(性质与作用) 课程体系符合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相关技术领域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本课程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质养成起主要支撑或明显促进作用,且与前后续课程衔接得当。 ②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 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与行业企业合作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与设计,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 人才培养模式的变化? -颠覆性、突破性、结构性 关键词: 职业性、实践性、开放性 工学结合、工学交替 生产性实训、顶岗实习 工作过程 真实的工作环境 双师团队 …… 看“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宏观设计” 看“课程中观设计” 看“课程微观教学设计与实施” 看“教学团队建设” 看“校内教学的环境建设” 看“校外实习基地建设” 要点: 1.体现工学结合深度 (1)对“工学结合”认识; (2)课程本质变化(突破性); (3)课程开发水平: 2.学习情景设计(大纲) (1)设计理念与思路; (2)“学习情景”载体的选择; (3)内容序化及体系的科学性; 二、内涵建设与新评估指标 __重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6看) 评估指标要求 6.1 6.2 授课教师情况 基础性课程以具有专业背景的校内专任教师主讲为主;实践性课程主要由企业、行业技术技能骨干担任的校外兼职教师讲授为主。 3.3主讲教师 7.2 7.5 课程教学目标 校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