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分类号 密级
U D C 编号
南方医科大学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六氢喹唑啉-5-酮的多组分合成反应 Multi-component Reaction Synthesis of?Hexahydroquinazolin-5-ones 陈志鹏
指导教师姓名 朱秋华 单位名称及地址 南方医科大学药学院 专业名称 药学 论文提交日期 5月25日 论文答辩日期 6月3日 答辩委员会主席 论文评阅人 年 月 日
南方医科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题 目 六氢喹唑啉-5-酮类衍生物的合成 学 院 药学院 专 业 药学 年 级 2011 学生姓名 陈志鹏 指导教师
姓 名 朱秋华 指导教师
职 称 教授 选题依据(拟开展研究的目的、意义及国内外相关研究情况):
喹唑啉酮类化合物具有广泛生物活性的化合物。如具有抗菌、抗癌、抗HIV以及抗结核等生物活性作用。因此,该类化合物一直是有机合成、医药、农业和其他精细化工等多种领域的研究热点。本课题组发展了一种合成新型六氢喹唑啉-5-酮的多组分反应方法,本论文利用已发展的多组分反应合成结构不同的六氢喹唑啉-5-酮,以研究该多组分反应底物的适用范围及生物活性。 研究方案(主要研究目标、内容、方法、及步骤)
主要研究目标及内容:利用本课题组发展的合成新型六氢喹唑啉-5-酮的多组分反应,合成结构不同的六氢喹唑啉-5-酮,以研究该多组分反应底物的适用范围及生物活性。
主要研究方法和步骤:以双甲酮、胺、醛为原料,通过本课题组发展的多组分反应合成方法(未报道)进行合成。
文献综述内容(附主要参考文献):
喹唑啉酮类化合物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如:1999年,Demetrio R.[1]等报道,利用 3-(2-氨基-苯酰氨)-吲唑和原酸三乙酯反应。制得喹唑啉酮衍生物 1。在抑制白血病细胞的测试中显示化合(1a)MIC 50 为 23.9 μ K562 和 K562-R 细胞的 MIC 50。
2001年,Connolly[2]等用 2-氨基苯甲酸与亚胺酯类化合物反应,生成相应的 2-烷基或 2-芳香基取代的 4(3H)-喹唑啉酮类化合物 2,收75%~97%。生物活性测试表明该类化合物具有良好生物活性,其在抗炎症、抗高血压和抗菌方面都显示出优良的活性。
2005 年,曹胜利等[3] 以2-氨基-5-甲基苯甲酸为起始原料,按所示路线合成了4种 6-溴甲基-4(3H)-喹唑啉酮(3a~d),生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其中一些化合物具有显著的体外抗肿瘤活性。
2007年,冯玉萍等[4]将各种二硫代氨基甲酸酯侧链引入 4(3H)-喹唑啉酮的 6 位合成了一系列含喹唑啉酮的氟苯哌嗪基二硫代甲酸酯化合物,并进行了抗癌活性的筛选,结果表明,在所得化合物中,含喹唑啉酮的 4-(4-氟苯基)哌嗪二硫代甲酸酯(化合物 4)的活性最强,对人髓性白血病 K562 细胞的体外生长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IC 50 =0.5mol/L)。
2007年,曹胜利等[5]将各种二硫代氨基甲酸酯侧链引入4(3H)-喹唑啉酮的6位, 在所得化合物中化合物5c对人慢性髓性白血病 K562 细胞的体外生长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IC 50 =0.5 mol/L)。同年,该小组[9]设计合成了一系列具有非经典抗叶酸剂结构特征的4 (3H)-喹唑啉酮衍生物。 初步的体外抗肿瘤活性筛选结果表明,具有氟苯哌嗪基二硫代甲酸酯侧链的化合物 6 对人白血病 K562 细胞和人宫颈癌Hela细胞的体外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可作为先导化合物用于类似物的设计与合成及构效关系研究,发现活性更强的抗肿瘤活性化合物。2008 年,徐浩等以 3, 4-二羟基苯甲酸乙酯为原料经一系列反应得到埃罗替尼 7。生物活性筛选结果表明:具有喹唑啉环基本结构的化合物对人肺癌细胞 A549 均具有一定程度的体外抑制的作用,活性与吉非替尼相当。
2010 年,谢敏等根据常山酮的结构,保留喹唑啉酮环,并用苯并呋喃环取代哌啶环,设计并合成了四个新的常山酮类类似物(19a~d),并对其进行抗球虫活性实验, 结果表明在 18 mg/kg 的使用浓度下,其中目标物 8-氯-3-(2-苯并呋喃甲酰甲基)喹唑啉酮具有抗球虫活性。
因此,喹唑啉酮类化合物一直是合成化合物和药物化学研究的热点。如:2011年黄树良等[10]在水介质中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