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有关标准操作规程分析报告.doc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台湾有关标准操作规程──标准预防 1 标准防护措施卫生署疾病管制局2005/08/25初订卫生署疾病管制局2009/04/01四版修订前言 标准防护措施是针对所有医療(事)机构制订的基本防护措施,其建构的原则在于所有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不含汗水)、不完整的皮肤和黏膜组织等的感染原。标准防护措施中包含了多项预防感染措施,适用于所有医療(事)机构内所有的病人,不論是否为被怀疑或已被确认感染的病人;这些措施包括:手部卫生、依可能的暴露情形选用手套、隔離衣、口罩、眼睛或脸部防护具等个人防护装备、及执行安全注射。此外,在医療环境中的仪器及设备可能被具感染性的体液所污染,因此需要正确的管理以预防这些仪器及设备成为疾病传染的媒介(如:直接接触时应穿戴手套、对严重脏污及可重复使用的仪器设备,在下一位病人使用前必须进行正确的清洁及消毒)。在照护病人期间应该采用何种标准防护措施,取决于医护人员和病人之间的互动行为,以及可能暴触到的血液、体液和病原体。某些互动的行为可能只需要穿戴手套(如静脉穿刺);但其它的医療行为(如放置气管内插管时)可能就必须穿戴手套、隔離衣、脸部防护具或口罩和护目镜。针对各项标准防护措施的原理与原则进行教育训練是相当重要的,因为这可以帮助医护人员在面臨新的狀况时比较容易做出正确决定并确实遵循执行。使用标准防护措施的重要性,我们以放置气管内插管为例,特别是在紧急的狀况下,虽然一开始未预期病人是受到感染的,但仍须采取标准防护措施,因为有可能在后续检验才证实病人是传染病个案(如SARS-CoV、脑膜炎双球菌)。执行标准防护措施同时也可以确保医护人员在提供照护期间,不会因为手部或设备的污染而造成病人感染。 标准防护措施指引新增项目 在疫情爆发期间调查发现的感染控制问题,通常代表需要新的指引建议,或需加强现有的感染控制建议以保护病人。本指引增加的三个部分为:呼吸道卫生/咳嗽禮节、安全注射行为、与在放置导管或执行经由腰椎穿刺的脊柱或硬脑膜外腔注射时(如脊髓X光摄影,脊柱或硬脑膜**)佩戴口罩。因为这類的建议被认为是照护标准,但未被包含在其它指引裡,因此增加于标准防护措施中。过去由全面防护措施(Universal Precautions)发展而來的标准防护措施大部分是关于健康照护人员的保护,而现行修订新增的部分则着重于病人的感染防护。 呼吸道卫生/咳嗽禮节 在2003年SARS疫情爆发期间,病人与其家属成员在急诊部门造成SARS-CoV的传播,突显了医療单位在第一时间的警戒以及实时执行感染控制措施的需求(如急诊部门的收案与检伤分類区域、门诊及医师办公室)。为此提出呼吸道卫生/咳嗽禮节的策略,将与感染控制措施整合成为标准防护措施的一部分。此策略着重对象在于感染有未经诊断之呼吸道传染性疾病的病人及其陪同亲友,以及所有在进入医療场所时有出现咳嗽、鼻塞、鼻涕或呼吸分泌物增加等症狀的人员。「咳嗽禮节」是衍生自结核杆菌的感控措施建议。呼吸道卫生/咳嗽禮节的内容包括了: 对医护场所中工作人员、病人及探病者的教育。 张贴标语,针对目标对象提供合适的(多国)语言以教育病人及其随同亲友。 感染源控制措施(例如:咳嗽时使用卫生纸遮掩口/鼻,并立即将用过的卫生纸妥善丢弃;咳嗽者在可容许且合适的情况下使用外科手术口罩)。 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的手部卫生。 可能的话,于一般候诊区对呼吸道感染人员实施空间上的隔離,理想距離为3英呎或1公尺以上。 打喷嚏及咳嗽时遮掩口鼻或让咳嗽病人戴上口罩已被证实可防止呼吸道分泌物散播至空气中。但在某些单位中推行使用口罩的要求可能较为困难(如小儿科),此时强调咳嗽禮节则更具其必要性。而当身体距離接近至小于3英呎或1公尺,将增加经由飞沫途径传播感染的风险(如脑膜炎双球菌和A群链球菌),因此需将感染者与其它未感染者做适当的区隔。由许多文献资料中可归结出,良好的卫生习惯,尤其是手部卫生,不論是在医療院所内外对于预防病毒的传播和降低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降低较大飞沫中病原体的传播风险(如流感病毒、腺病毒、百日咳杆菌及肺炎霉浆菌)。虽然许多呼吸道感染会伴随着发烧症狀,但像百日咳及轻微上呼吸道感染的病人通常无发烧症狀,因此没有发烧并不代表没有呼吸道感染;而气喘、过敏性鼻炎或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的病人也可能咳嗽和打喷嚏,尽管这些病人通常不具传染性,咳嗽禮节措施仍需谨慎遵从。 当健康照护人员于检查或照护具有呼吸道感染症狀之病人时,建议需遵行飞沫传染防护措施(如戴口罩)和手部卫生;本身受呼吸道感染之健康照护人员应避免直接接触病人,特别是高危险群的病人,若无法避免时则需佩戴口罩。 贰、 建议 标准防护措施 假设每个人療单位内传播的病原体所感染或移生,于健康照护时应采取以下的感染控制措施。 一、 手部卫生 (一) 在健康照护

文档评论(0)

南非的朋友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