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诗经》、《山海经》及甲骨文里的指南针.doc

《道德经》、《诗经》、《山海经》及甲骨文里的指南针.doc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道德经》、《诗经》、《山海经》及甲骨文里的指南针 原创经达华,欢迎转帖,2013年9月 ? 指南针何时发明?通行的说法是发明于汉朝。 著名的指南针复原例子,是王振铎的指南勺。根据东汉王充《论衡·是应篇》:“司南之杓,投之于地,其柢指南。”王振铎用天然磁石打磨出“勺”,置于铜质地“盘”。该模型作为中国最早有记载的指南针的模型而广为流传: 但是,俺认为早在春秋战国的老子《道德经》就有指南针的描述,而更早的指南针使用记载是在西周。 容俺慢慢道来------ ? 一、《道德经》“居善地” ? 老子《道德经》第八章(王弼版) :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 《道德经》第八章通行译文: 最善的人好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停留在众人都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最善的人,居处最善于选择地方,心胸善于保持沉静而深不可测;待人善于真诚、友爱和无私,说话善于格守信用;为政善于精简处理,能把国家治理好;处事能够善于发挥所长,行动善于把握时机。最善的人所作所为正因为有不争的美德,所以没有过失,也就没有怨咎。 ? 以前俺也认同上面的通行译文,但如今看法改变了。 ? 如今俺认为: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这七句,是描述水作为仪器工具而用于各种场合。 ? 俺举例说明“上善若水”是如何用于这七种场合的: ? 1、“心善渊”:渊=处下 ? 2、“与善仁”:仁=亲近 ? 3、“言善信”:信=成字画 ? 4、“正善治”:治=测水平 ? ? 5、“事善能”:能=驱动 ? 6、“动善时”:时=计时 ? ? 7、“居善地”:地=要建造城池时,水善用于“地”去测量。 ? “地”是一种测量仪器。 俺认为“地”是与水有关的指南针! ? ? 二、仪器“地” ? 有“天”就有“地”,但是,甲骨文偏偏没有“地”字! 天圆地方,俺认为甲骨文“地”=囗。这是另外的话题。 ? “地”字最初一出现就非常复杂,金文“地”: ? 篆文的各种“地”: ? 东汉许慎《説文解字》:地,元气初分,輕清陽爲天,重濁陰爲地。萬物所陳列也。从土,也聲。 俺按仪器的结构来解读“地”: “土”上有“灵活转动”的“人字覆盘”,“人字覆盘”上有“箭头”,“箭头”指着“刻度”,仪器的“灵活转动”与“水”有关。 ? 简单的专业指南针: 宋代使用的早期指南水浮针盘,其结构为由盘中央的水浮针与外圆的方位盘构成。方位盘共分24等分,以24个字表示,即用“12 地支”的子、丑、寅、卯、辰、己、午、未、申、酉、戌、亥,再加上“天于8 字”的甲、乙、丙、丁、庚、辛、壬、癸和“八卦4字”的乾、艮、巽、坤。 ? 三、《道德经》“人法地” ? 《道德经》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 等于说“人要效法地,人更要效法天”。 ? 古人兴建城池,通过“人法天”来确定地点,然后通过“人法地”来确定方位。 ? 1、周公测日影确定在洛阳建城,这是“人法天”。 《周礼大司徒之职》记载: “以土圭之法,测土深,正日景,以求地中。日至之景,尺有五寸,则天地之所合,四时之所交。百物阜安,乃建王国。”? ? 2、用“指南针”来确定城市的方位,这是“人法地”、“居善地”。 ? 洛阳东周城 ?? 东周时代都城史称王城。位于河南省洛阳市涧、洛两河的交汇处。史书记载自周平王东迁至周景王止,以王城为国都凡十二世,周敬王时因避王子朝之乱迁都于成周,至周赧王又迁回王城。洛阳东周城兴建的年代不晚于东周初年,西汉以后逐渐荒废,至随末平毁。1954~1960年由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勘察发掘。 洛阳东周城址图: 东汉洛阳城 东汉洛阳城位于今河南洛阳市以东十五公里,东、西、北三面城垣断续相望,现仍基本完整,残高五至七米不等;南城垣则因洛河北移而冲毁,现已荡然无存。城呈不规则长方形,据西晋时记载,洛阳城东西六里余,南北九里余,故后人称为“九六城”。 ? 俺发现古代的城池并非严格的东西南北走向。而要严格测量出东西南北在古代并非难事,究其偏向的原因,俺认为古代建造城池时,走向是用指南针来确定的!这样做符合《道德经》所说的“人法地”、“居善地”。 ? 中华大地上有许许多多的古代城池遗址,这些遗址的坐向基本上都有所偏离正南。 古代城池遗址的坐向,是古代指南针的使用证据! ? ? 四、《诗经·文王有声》“维龟正之” ? 《诗经·文王有声》 文王有声,遹骏有声。遹求厥宁,遹观厥成。文王烝哉! 文王受命,有此武功。既伐于崇,作邑于丰。文王烝哉! 筑城伊淢,作丰伊匹。匪棘其欲,遹追来孝。王后烝哉! 王公伊濯,维丰之垣。四方攸同,王后维翰。王后烝哉! 丰水东注,维禹之绩。四方攸同,

文档评论(0)

基本资料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