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学 号: 座机电话号码10
课 程 论 文
题 目 天坑地缝的形成及其突出原因 学 院 旅游与国土资源学院 专 业 旅游管理 班 级 国际旅游特色班 学生姓名 梁红艳 指导教师 孙峰 职 称 2015 年 6 月 18 日 重庆工商大学课程论文成绩评定表
学院:旅游与国土资源学院 班级:国际旅游特色班 学生姓名:梁红艳 学号:座机电话号码10 论文题目:天坑地缝的形成及其突出原因
项目 分值 优秀
100 x≥90 良好
90 x≥80 中等
80 x≥70 及格
70 x≥60 不及格 x 60 评分 参考标准 参考标准 参考标准 参考标准 参考标准 学习态度 15 学习态度认真,科学作风严谨 学习态度比较认真,科学作风良好 学习态度较好 学习态度一般 学习马虎,纪律涣散, 论证能力 50 论点鲜明,论据确凿,能综合运用和深化所学知识,有很强的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文章材料翔实可靠,说服力很强 论点正确,论据可靠,能较好地运用所学知识,有较强的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文章材料比较翔实可靠,有一定的说服力 观点正确,论述有依据,对所学知识能进行一定的运用,有一定的分析能力,材料能说明观点 观点正确,有一定的分析能力,材料基本能说明观点 在运用知识上存在概念性错误或主要材料不能说明观点 创新 10 有独特见解,学术水平或价值高 有较新颖的见解,学术水平或价值较高 有一定的新见解 有一定见解 缺乏见解
观念陈旧 论文撰写质量及规范化 25 结构严谨,逻辑性强,层次清晰,语言准确,文字流畅,语言准确、生动,完全符合规范化要求,书写工整或用计算机打印成文 结构合理,符合逻辑,文章层次分明,语言准确,文字流畅,符合规范化要求,书写工整或用计算机打印成文 结构合理,层次较为分明,文理通顺,用词比较准确,达到规范化要求,书写比较工整或用计算机打印成文 结构基本合理,逻辑基本清楚,文字尚通顺,达到规范化要求 内容空泛,结构混乱,文字表达不清,错别字较多,达不到规范化要求 指导教师评定成绩:
指导教师评语:
指导教师签名: 年 月 日
天坑地缝的形成及其突出原因
摘要:小寨天坑、天井峡位于重庆奉节县小寨村。小寨天坑口径626米,深662米,容积11934.8万立方米,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天坑。天井峡长6162米,最大深度229米,最小宽度1米,是世界上罕见的地缝式峡谷。天坑,地缝皆属于卡斯特地貌,在万千天坑地缝中脱颖而出主要是因为其本身的尺度和资源,主要是由于地下河的侵蚀造成地表坍塌下陷形成。
关键词:天坑 形成 地下河 侵蚀 喀斯特地貌 资源
一、天坑地缝的本质及其形成
天坑地缝风景名胜区位于长江三峡西部奉节县南部山区。 北靠三峡风景区的瞿塘峡, 南接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东连巫山龙骨坡古人类文化遗址。东西长37.5公里, 南北宽19.5公里,幅员面积340平方公里,辖天坑地缝、龙桥河、迷宫河、九盘河、茅草坝五大风景片区。最低海拔236.4米,最高海拔2084.2米。其核心地质遗迹是小寨天坑和天井峡地缝,简称为天坑、地缝,属于卡斯特地貌。
(一)天坑的本质及其形成
天坑是规模最大的喀斯特地貌形态之一,曾被称为大型塌陷漏斗。填坑的规模分为特、大、中、小四个等级,其深度和口部直径对应为大于等于500米、500~300米、300~100米、100~40米。我国已经被发现的大型天坑约52个,在这些天坑中,深度在500米以上,容积超过5000万立方米的天坑,只有小寨天坑、广西乐业大石围天坑,在全球也极为稀有。
小寨天坑位于荆竹乡小寨村,北距奉节县城70千米。填坑的周围均为高俊的几乎直立的陡壁所圈闭,它的最大和最小深度为662米和511米,直径537米~626米,容积为11934.8万立方米。无论深度还是容积,小寨天坑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规模最大的天坑。在小寨天坑周围还有硝坑、冲天岩、箩筐岩、伍家寨、猴子石、大青坑等六个天坑,共同构成一个天坑群,这些天坑的深度都小于300米,远小于小寨天坑。
(二)小寨天坑的形成
小寨天坑是由地下河强烈溶蚀、侵蚀导致岩层不断崩塌并达到地表而成,其形成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即:
地下河阶段
地下河市天坑容积内物质输出的途径,小寨天坑与天井峡、迷宫河地下河系统联系在一起,显然这一地下河在天坑形成之前就已经存在。
地下崩塌大厅阶段
在地下河水流强烈的溶蚀、侵蚀与物质输出的作用下,在有利部位,地下河顶板容易发生崩塌,崩塌物质被地下河不断输出,空间不断扩大,最终形成倒置漏斗状的地下大厅,地下大厅的大小基本上决定着可能进一步发展成天坑的规模。
天坑形成阶段
地下大厅穹形顶板逐步崩塌,露出地表,形成天坑,原来属于地下大厅顶板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