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科士达HP470-450短路不良分析报告
Discipline 1 不良原因分析成员/ Team member(including name,department) 品保部:森王副总 廖世礼协理 杨思勇工程师 制造部:任振军经理 王申兵课长 研发部:张万红协理 Discipline 2 不良描述/ Problem description(including failure rate/Date code) 我司电容客户UPS上面, Discipline 3 原因分析/Root Cause(What cause the failure) 完成日/Date: 2010-07-20 3.1外观分析:从贵司取回的2PCS标样观察,端子均沾锡,为拆机品,产品表面无电解液溢出,产品底部防爆阀未鼓起,图片如下:
3.2特性测试:
3.2.1短路测试:用万用表测试电容两端子之间发现呈短路状态,图片如下:
3.2.2测试电容三参数,因电容已经短路,故无法测试。
3.3 X-RAY透视:透视电容器内部结构,发现素子有白点存在,X-RAY图片如下:
3.4解体分析:
3.4.1经解剖铝壳观察,素子卷绕整齐,电解液含浸良好,端子与导箔条铆接良好,解剖记录图片如下:
3.4.2 用万用表检测正、负导箔条,依然呈现短路状态,由此可以排除是正、负导箔条相接触引起的短路。图片记录如下:
3.4.3慢慢展开素子观察,在负导箔条与铝箔冷焊位置有打火击穿现象,正、负铝箔和电解纸均有击穿痕迹存在,此处发生击穿后导致正负铝箔接触从而出现短路现象,解剖记录图片如下:
3.5铝箔材料分析:
对解剖后的不良sample进行正负箔V-T测试,测试结果记录如下:
箔/单位
正箔
负箔
Vt(V)
Cv(uF/cm2)
Vt(V)
Cv(uF/cm2)
SPEC
MIN:630
0.513~0.621
MIN:2
=65
实测
638
0.566
2.27
69.9
测试结果:正负箔耐压和比容均正常。
3.6寿命验证资料调查:
调查我司产品寿命资料,周期为091005同批次的产品寿命验证合格,记录如下:
3.7出货检验记录调查:查我司该规格091005周期出货检验记录正常,记录如下:
3.8不良原因分析:
结合铝电解电容器受内在(电容本身不良)及外界(使用不当)因素,导致铝电解电容器失效原理综合分析:
电容器自身问题分析:
1.铝箔耐压不足:铝箔特性测试中,正箔耐压不存在不足的问题,经测试正铝箔耐压和比容均无问题,故可排除此原因。
2.漏电大:依电容内部发热公式为W=IR2·R+U·ILC (W:内部发热量;R:内部阻抗等效串联电阻ESR;IR:纹波电流; U:电容印加电压;ILC:漏电流)可知:当电容LC大时,电容内部异常发热,在短时间内发生击穿现象,若有LC大产品混入良品中,电容在贵司产线通电时就可以呈现,且该批产品是贵司老化完后无问题出货的,故此点可排除。
3. 反极:套管极性套反,误导客户将极性插反,通电时瞬间聚集热量,导致出现击穿现象,此不良在贵司产线通电时立马就会呈现,不会流至贵司客户端,故此点可排除.
4. 箔灰或毛刺:电容铝箔表面沾有箔灰或毛刺,在通电状态下发生尖端放电导致击穿现象,此种不良在我司制程充电老化工序可以剔除,故此点可排除.
电容器使用不当造成不良:
承受电压过高:当电容器受过压,素子内部持续升温,热量聚集发生击穿现象。从正箔检测结果分析,正箔耐压有升高现象,不排除此点可能性.
失效原理: 根据电容器之制作原理其使用之正、负极铝箔表面由一层可耐一定电压之酸化皮膜组成,其酸化皮膜仅能承受最高使用温度下规定电压、电流的连续施加,但所施加之负载超过酸化皮膜所能承受之能力时,会造成酸化皮膜产生强化电压,内部电荷极速转移导致发生击穿现象.
2. 瞬间电流大:依电容内部发热公式为W=IR2·R+U·ILC,电容器在实际工作中当受到瞬间大电流冲击时,亦会出现打火击穿现象,从而出现短路不良,故此点不可排除。
3.9结论:
3.9.1从以上分析检测,从X光、电容结构、材料可见,电容生产工艺正常,非结构上的异常导致出现短路不良.
3.9.2电容器在使用过程中为被动元器件,其使用寿命受外界因素影响很大,当电容在实际工作中受过压、大电流冲击时,会出现内部打火击穿现象,从而出现短路不良。
3.9.3恳请贵司协助调查电容应用环境因素。 Discipline 4 临时处理对策/ Short term action(Including:1.How to deal with the inventory;
2.Are the same problem occurred on other types of device?) 完成日/Date: 2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