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七年级上册历史开卷考试预测题人教版.doc

七年级上册历史开卷考试预测题人教版.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七年级上册历史开卷考试预测题人教版

七年级上册历史开卷考试预测题 1、《白虎通》引文的意思是什麽?在原始农耕生活中有哪些具体的反映?同学们想一想在现实生活中应受到什麽教育? “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白虎通》 答:《白虎通》引文是讲神农氏制耒耜,教民农耕,要讲究地理环境与气候条件。长江流域的河姆渡适合种植水稻,黄河流域的半坡适合种植粟。同时它也影响了两大流域的居民定居生活,河姆渡原始居民建造干栏式住房,半坡原始居民住半地穴式房屋,这些都与上面提到的条件有关。 现实生活中要学会利用自然、改造自然、顺应自然的科学规律,树立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观念。 2、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商鞅 (1)“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的意思是什麽?它说明了什麽问题? (2)“法之不行,自上犯之”,相当于今天的什麽意思? (3)从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获得成功,联系实际,对我们今天有什麽启示? 答:(1)“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的意思是治理国家不一定用一种方法,只要对国家有利,就不必效法古代,这是历史进化论的观点,应该肯定。 商鞅提出这一观点,说明在当时进行变法时遭到了旧贵族的坚决反对。商鞅提出这一观点是同旧势力斗争的反映,也是变法取得成功的原因之一。 (2)“法之不行,自上犯之”,与当今提出的以法治国的方针是吻合的,变法的阻力来自上层。 (3)从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获得成功说明善于用人与勇于改革是一个国家得以强盛的关键。联系现实可以想到现代社会改革开放与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 3、“有人说,如果陈胜、吴广在前往渔阳戍边的途中没有遇到大雨,秦末农民战争就不会爆发。”试结合所学史实评述这一观点。 答:题中的观点是错误的。因为秦末农民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秦朝暴政。 主要表现在:⑴秦始皇广建宫殿陵墓⑵繁重的赋税、徭役和兵役⑶严酷的刑法⑷秦二世的统治更加黑暗。以上说明秦末农民战争爆发的必然性。途中遇雨误期,是农民战争爆发的偶然因素,因此,秦末农民战争肯定会爆发,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4、有人说“春秋时代诸侯国连年争霸战争,给广大人民带来深重灾难,因而应予否定”,结合所学史实谈谈你的想法。 答:这种观点是错误的,我们应全面的看待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的战争。 ⑴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的战争给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⑵客观上有利于实现区域性的局部统一,促进各民族经济发展和民族融合,诸侯国的数目逐渐减少。 5、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中国历史的发展具有哪两个显著的趋势?试以具体的史实说明。 答:(1)由分裂走向统一。春秋时期,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一些较大的诸侯国为争夺土地、人口和对别国的支配权,不断进行兼并战争。到了战国时期,较大的诸侯国只有七个了。长期的兼并战争,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人民渴望统一。秦国经商鞅变法逐渐强大起来,统一了全国。 (2)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化。春秋时期,由于生产力水平提高,封建经济逐渐发展起来,通过战国时期的一系列变法,封建制度确立下来。 6、汉武帝为什麽要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怎样推行的? 答:(1)实行的原因:汉初,诸子百家学说仍然很活跃,不利于中央集权,不适应汉武帝时政治上大一统的需要。 (2)内容的核心:把儒家学说提升到“独尊”的地位,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的正统思想。 (3)汉武帝推行的“儒术”,与孔孟为代表的先秦儒家思想有所不同。它经董仲舒的改造、发挥,吸收了法家、道家学派的一些思想。 (4)做法:在长安兴办太学,以“五经”为主要教材,大力推行儒学教育,是实行“独尊儒术”的必然结果。 7、阅读下面一首诗,联系课本知识,回答问题: 汉武雄图载史篇,长城万里遍烽烟。 何如一曲琵琶好,鸣镝无声五十年。 这首诗的前两句指的是什麽历史事件?有何影响? 后两句又指的是什麽历史事件?这个事件中“一曲琵琶好”的人物,为什麽能得到人民的肯定和赞扬? 答:(1)这首诗的前两句指的是汉武帝反击匈奴的战争。最后取得胜利,特别是漠北战役之后,匈奴无力再与西汉对抗,部分匈奴开始西迁。 (2)后两句是指昭君出塞,汉元帝时将昭君嫁给呼韩邪单于。昭君之所以受到人民的称颂,是因为昭君出塞与呼韩邪单于和亲,是在匈奴分裂其一部向汉朝称臣的情况下,呼韩邪单于为维护民族团结,归附西汉王朝,双方签定和约。自此以后,汉与匈奴为一家,世代勿相诈相攻,后又求和亲,昭君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自请前去和亲,它促进可汉匈的友好相处,为文化交流作出了重大的贡献。所以受到人民的称赞与肯定。 8、如何认识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及其在中西方交通史上的重要地位? 答:丝绸之路的得名,是因为中国的丝绸最初由这条陆上道路运往西方,丝绸成为中国输出的最具有代表性的商品。但它的更大的贡献却是推动了东西方文化交流,架起了东西方之间友谊的桥梁。最显著的例子是中国的造纸术、印刷术

文档评论(0)

zhanghc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