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二轮之“表技巧”专题(二).doc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三二轮之“表达技巧”专题(二) 复习目标 1、学习诗歌鉴赏中有关托物言志类题目的答题方法及运用。 2、学习诗歌鉴赏中有关虚实结合类题目的答题方法及运用。 3、学习诗歌鉴赏中有关用典类题目的答题方法及运用。 考点解读 一、考纲要求 古典诗歌语言、表达技巧和意境的鉴赏。 二、概念诠释 1、托物言志:间接表现主观主题思想的方式之一,即通过对客观事物的描写或刻画,间接表现出作者的志向、意愿。采用托物言志,关键是志与物要有某种相同点或相似点,使物能达意而志为物核。托物言志常借用比拟、象征等手法。 2、虚实结合:通常包括四种内涵——①实,指诗人描写刻画的实体形象;虚,指实体形象所暗示出来的空白形象。②实,指客观有形的物象;虚,指主观的无形活动。③实,指具体描绘;虚,指抽象的议论。④实,指眼底景象;虚,指意中景物。总之,眼见为实,心想为虚;已然为实,未然为虚;身临其境,仰观俯察为实,思接千载,视通万里为虚。 3、用典:用典亦称用事,凡诗文中引用过去之有关人、地、事、物之史实,或语言文字,以为比喻,而增加词句之含蓄与典雅者,即称“用典” 黄庭坚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垅自生愁。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①。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注]①上联出自《孟子·齐人有一妻一妾》,“祭余”是剩余的祭品;下联“士”指介之推。 问:诗歌的颈联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表现手法?有何作用? 答: 四、综合训练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根据要求,完成赏析。(7分) 秋怀(其二)孟郊老年居住洛阳,在河南尹幕中充当下属僚吏,贫病交加,愁苦不堪。同儿辈赋未开海棠二首(之二) (1)第二句诗中“深藏”一词很形象,请作简要的赏析。(3分) 答: (2)诗的三四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给人一怎样的哲理启示?(3分) 答: 3、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台 城 [唐]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注释】韦庄(836——910),晚唐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人。 (1)这是一首凭吊六朝古迹的诗。诗人为什么说“台城柳”“无情”?(3分) 答: (2)有人说诗人在凭吊古迹时流露出浓重的对时事的感伤情绪,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为什么?(3分) 答: 附:参考答案 跟踪训练 1、(1)此诗托小孤山以言志,表达了诗人尽管身为孤臣、时处末世,也要勇猛坚毅、杀敌报国的壮烈情怀,以及自己能够力挽狂澜,取得抗元胜利的坚定信念。 (2)①小孤山的“孤”与孤臣的“孤”,字面相应,联想自然。 ②小孤山砥柱中流的地理特征与诗人砥柱中流的壮士情怀相应,托物而言志。 ③偶然存留的孤山与末世仅存的孤臣相应,暗指南宋末年抗元将帅严重匮乏,比喻贴切。 2、虚实结合。前两句写弥漫山巅的云气真入枕中是实写,然而这却让人觉得好像千峰在侧,松涛就在床下轰鸣,如临万壑之中,这是虚写。在这里,千峰万壑给人艺术体验之真,把人带入惊心动魄的艺术境界。诗歌后两句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塑造了一种豪壮、崇高之美。为了欣赏那银山般的浪涛壮观,领略那拍天而来的江河气势,索性打开窗子放长江入室,以荡涤心胸。 3、作者运用对比和用典的表现手法。《孟子·齐人有一妻一妾》章中的齐人“乞祭余”还不算,还要向妻妾炫耀;与此相反,像介之推这样的人物,甘愿烧死在绵山中也不出山,其气节风骨之高重又如何!在对比中,作者调刺了向权贵谄媚的卑鄙小人,赞扬了受迫害也决不改变操守的有气节之士。 综合训练 1、(1)①比喻,冷露如泪,滴破残梦,用以表现诗人抑郁忍悲之情住房破陋,寒夜难眠诗人梦想的破灭,人格消损晚境的凄凉老病愁诗人苦吟一生而穷困失意的悲哀。惜芳轻吐 1

文档评论(0)

jizhun4585feici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