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第四节热污染及其防治分析报告.ppt

第十一章第四节热污染及其防治分析报告.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一 概述 二 水体热污染 三 热岛效应 四 温室效应 五 热污染评价与标准 六 热污染控制技术 一、概述 热环境的分类 工农业生产和人类生活中排放出的废热造成的环境热化,损害环境质量,影响人类生产、生活的一种增温效应。 二、水体热污染 水体升温,水中溶解氧降低(表6-7) 水体升温还可提高有毒物质的毒性以及水生生物对有害物质的富集能力,改变鱼类的进食习性和繁殖状况等; 热效力综合作用容易引起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的死亡; 温带地区废热水扩散稀释较快,水体升温幅度相对较小;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夏季废热水扩散稀释较为困难,水温升高,对水生生物的影响大。 热污染可使水体严重缺氧,厌氧菌大量繁殖,有机物腐败严重,水体发生黑臭。 水体升温给致病微生物滋生繁衍提供温床,引发流行性疾病。 水温升高会加快水体的蒸发速度,使大气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从而增强温室效应,引起地表和大气下层温度上升,影响大气循环,甚至导致气候异常。 (一)减少废热入水 冷却水循环利用或改进冷却方式,减少冷却水用量、降低排水温度,从而减少进入水体的废热量。 合理设计取、排水方式和选择取、排水位置,如采用多口排放或远距离排放等,减轻废热对受纳水体的影响。 (二)废热综合利用 二次能源再利用。 养殖鱼、虾或贝类 废热水灌溉,温室蔬菜或花卉种植。 废热水调节污水处理系统水温 排入港口或航道以防止结冰 实施时须考虑夏季气温的影响和成本效益分析。 冬季供暖,夏季作为吸收型空调设备的能源。 (三)加强管理 应尽快制定水温排放标准 将热污染纳入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中 各地方部门需加强对受纳水体的管理 三、热岛效应 城市热岛效应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自然生态地表逐渐被人工地貌取代,使城市下垫面的热力学、动力学特征改变: 城市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低(10%~30%),导热率高,热容量大,蓄热能力强。 在相同的太阳辐射下,城市下垫面升温快,表面温度显著高于自然下垫面。 植被面积减少,不透水面积增大,储水能力降低,蒸发(蒸腾)强度减小,蒸发消耗的潜热少,地表吸收的热量大都用于下垫面增温。 构筑物增加,下垫面粗糙度增大,阻碍空气流通,风速减小,不利于热量扩散。 城市地区能源消耗集中,燃烧过程排放大量的CO2、CO、SO2、NOx和CH4等有毒有害气体和颗粒物,致使城市上空大气组成改变 降低了城市空气的透明度,使其吸收太阳辐射和地表长波辐射的能力增强,造成大气逆辐射增强,强化了城市热岛效应。 人为热:人类活动(工业生产、家庭炉灶、采暖制冷、机动车辆)以及人群代谢所产生的热量。 人为热量收入改变了城市地区的热量平衡,是热岛效应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冬季和高纬度地区的城市人为热的排放量甚至超过太阳的净辐射量。 四、温室效应 温室效应是地球大气层的一种物理特性。 (一)温室气体排放量增加 (一)温室气体排放量增加 (一)温室气体排放量增加 五、热污染评价与标准 表6-14 WBGT指数评价标准 表6-15 能量代谢率分级 六、热污染控制技术 热泵:将热由低温位传输到高温位的装置。 (一)热泵 热泵用途:住宅取暖,提高生活热水,食品干燥加工、木材和种子干燥,工业锅炉的蒸汽加热等。 热泵的热量来源:空气、水、地热和太阳能。 以各种废水、废气为热源的余热回收型热泵不仅节能,同时直接减少人为热的排放,减轻环境热污染。 采用热泵与直接电加热相比,可节电80%以上。 对于100℃以下的热量,采用热泵比锅炉供热可节约燃料50%。 (二)热管 美国Los Alamos国家实验室的G.M.Grover于1963年发明了热管。 热管:利用密闭管内工质的蒸发和冷凝进行传热的装置。 热管的结构:由管壳、吸液芯(毛细多孔材料构成)和工质(传递热能的液体)三部分组成。 优点:与热泵相比,热管不需从外部输入能量,具有极高的导热性、良好的等温性,而且热传输量大,可以远距离传热。 应用:广泛用于余热回收,主要用作空气预热器、工业锅炉和利用废热加热生活用水,在太阳能集热器、地热温室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好的效益。 由无机纤维制成的单一纤维毡或纤维布或者几种纤维复合而成的毡布。 常见的有超细玻璃棉、石棉、矿岩棉等。 常见的有三类: 无机类:泡沫玻璃、泡沫水泥等; 有机类:聚氯脂泡沫、聚乙烯泡沫、酚醛泡沫及聚胺酯泡沫等; 混合型:由空心玻璃微球或陶瓷微球与树脂复合热压而成的闭孔泡沫材料。 2.隔热材料的基本性能 热导率: 隔热材料最基本的指标; 衡量隔热效果的主要参数; 通常热导率越低越好 空心微珠导热率仅0.08~0.1W/(m·K), 隔热性能极好。 密度(表观密度和压缩密度): 隔热材料的密度一般都比较小; 密度过高会增加隔热层重量。 不同领域中隔热材料的选择及隔热技术的应用也

文档评论(0)

奇缘之旅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