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气站操作规程(册)教案分析.doc

  1. 1、本文档共3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安 全 操 作 规 程 XXXX有限公司 煤气站 目 录 两段式煤气炉操作规程 探钎操作规程 加煤机操作规程 热备炉操作规程 变配电室操作规程 化验室操作规程 维修钳工操作规程 装载机操作规程 空气鼓风机操作规程 煤气加压机操作规程 水泵操作规程 工艺流程图 1.两段式煤气炉生产安全操作规程 1目的 为使广大员工熟悉工艺技术、掌握操作技能、保证安全生产,特制订本规程。 2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煤气站1#~5#两段式煤气炉的操作。 3职责 煤气站岗位操作人员严格按照此规程,进行1#~5#两段式煤气炉的各项操作,保证安全生产。 4规程 4.1技术指标 4.1.1原煤要求: 1.粒度 20~50mm 2.最大粒度和最小粒度之比 ≤2 3.块煤下限率 ≤10% 4.含矸率 ≤5% 5.干基挥发分Vd ≥20% 6.干基灰分Ad ≤10% 7.干基全硫分Std ≤1% 8.灰熔融性软化温度ST ≥1250℃ 9.热稳定性TS+6 >60% 10.抗碎强度mm >60% 11.罗加指数R. <20% 12.自由膨胀序数F.S. 0~1/2 4.1.2操作参数 1.上段煤气温度 80~120℃ 2.下段煤气温度 400~550℃ 3.饱和温度 55~65℃ 4.绝缘子保温箱温度 80~110℃ 5.鼓风压力 2000~6500Pa 6.上段出口压力 800~1500Pa 7.下段出口压力 1500~2500Pa 8.煤气低压总管 500~600Pa 9.煤气供气压力 6000~10000Pa 10.灰层高度 300~500mm 11.火层高度 100~200mm 12.空层高度 1500~2000mm 4.1.3单台炉生产能力: 煤气 6000~7500 m3/h 耗煤量 2~2.75 T/h 4.1.4煤气质量指标:(%) CO 25~30 H2 10~18 CO2 5~8 CH4 2~8 O2 <0.6 灰渣含碳量 <20 煤气热值 ≥1450KCal/Nm3 4.2工艺流程 原煤经破碎筛选,筛出粒度为20~50mm的合格块煤。块煤经皮带通廊输送到炉顶的煤仓,然后经加煤机入炉。加煤机的滚筒阀、插板阀和钟罩阀通过液压控制。加煤时首先打开钟罩阀,待煤卸干净后关闭;然后打开插板阀和滚筒阀加煤,加煤时滚筒阀、插板阀和钟罩阀严禁同时打开,防止煤气外泄,空层高度为1.5—2m。煤气炉自上而下可人为分成6个层次:空层、干燥层、干馏层、还原层、氧化层和灰层,还原层和氧化层又可合称为气化层。空气、蒸汽合称气化剂经逆止阀由炉底进入煤气炉,并与煤发生复杂的化学反应后产生煤气。煤气炉生产出煤气后分别从上段和下段两个出口导出:1)上段煤气主要是在干馏层产生,其中含有大量焦油和煤尘。上段煤气导出后经过旋风除焦器、电除焦到间冷器与下段煤气混和,为保证电除焦的除油效率,煤气温度控制在80~120℃;2)下段煤气在气化层产生,含有大量灰尘,温度较高在400~550℃,经过旋风除尘器、风冷塔除尘降温后到间冷器与上段煤气混合;3)上下段煤气混合后经过电除尘送到低压煤气总管,然后由煤气加压机加压后输送到用户。在操作过程中要严格控制各点参数。煤在炉内的主要化学反应是 【C+O2→CO2 C+O2→CO CO+O2→CO2 C+CO2→CO】;【C+H2O→CO

文档评论(0)

三沙市的姑娘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