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汉江中游屈家岭文化和庙底沟二期文化的关系教案分析.docVIP

试论汉江中游屈家岭文化和庙底沟二期文化的关系教案分析.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试论汉江中游屈家岭文化和庙底沟二期文化的关系 2003级考古专业 郭长江 指导教师 陈洪海 内容提要:屈家岭文化和庙底沟二期文化在汉江中游并行发展,联系密切,相互影响也较深,反映在文化面貌上的共同点也比较多。这一情况,为研究中原地区庙底沟二期文化与长江流域的屈家岭文化的关系提供了材料。因此,笔者从此区域两种文化的陶器、生产工具、墓葬着手站展开讨论,汉江中游对两种文化的关系进行一个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汉江中游、屈家岭文化、庙底沟二期文化 一、前言 汉江中游是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的交汇之地,而屈家岭文化和庙底沟二期文化在汉江中游也形成交汇地带,此区域自古就是中华民族文明的摇篮,在此两种文化系统并行发展,联系密切,相互影响也较深,反映在文化面貌上的共同点也比较多。研究屈家岭文化和庙底沟二期文化的关系,对于探讨整个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原始文化的关系,乃至探讨中国古代南北文化的融合过程都有重大的意义。因此,笔者拟从此区域两种文化的陶器、生产工具、墓葬着手,来分析讨论两种文化的关系。 屈家岭文化和庙底沟二期文化分属两个不同流域的文化,是新石器时代两个流域的典型文化,近年来,对两种文化的研究也趋于全面化,系统化,但针对研究,探讨两种文化的相互关系和相互影响的资料甚少。1980年李文杰先生曾在中国考古学第二次年会文集上发表《试论青龙泉文化和屈家岭文化,庙底沟二期文化的关系》一文,但此文仅从陶器入手,其他方面没有涉及。 随着丹江口水库和南水北调工程的开展,考古工作在汉江中游地区得到飞速发展,此区域的考古资料也逐步完善,特别是《青龙泉与大寺》、《淅川下王岗》大型报告的发表,以及《屈家岭文化》、《长江中游新石器文化》、《长江中游史前文化结构》专著的发展,对研究二者关系起到推动作用。 笔者有幸参加2006~2007年湖北郧县大寺遗址的发掘工作,因此笔者想以此为楔基,对汉江中游两者文化的关系,作一个初步的讨论。 二、研究简史及分期。 (一)、研究简史: 1956年,在河南陕县庙底沟遗址发现了晚于仰韶文化而早于河南龙山文化的第二期遗存,不久又在关中东部的华县泉护村,华阴县横陈村和晋西南的平陆盘南村遗址发现了庙底沟遗址二期遗址。 1958年原襄阳专署文化局文物普查时发现青龙泉,大寺遗址,同年10月进行复查,12月开始度掘,1959年10月16---1962年5月9日,中国社科研究所,长江规划办公室考古工作队先后五次发掘青龙泉,1959年~1964年4月,先后五次发掘大寺遗址,此后,配合丹江口水库的建设,在郧县和均县展开调查和试掘,此后,青龙泉和大寺遗址的综合资料于1991年发表。 1959年3月,长江规划办公室文物考古队河南分队对淅川县下庥遗址进行发掘,该遗址文化堆积较厚,其内涵可分为早、中、晚三期,分别为仰韶文化,屈家岭文化,龙山文化遗存。 1965年和1966年,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考古工作队在河南淅川黄栋树遗址两次发掘,发现其文化遗存从早到晚经历了仰韶文化,屈家岭文化,河南龙山文化三个阶段。 1971~1974年河南博物馆文物工作队和长规办文物考古队河南分队对淅川下王岗遗址进行发掘,只清理仰韶文化,屈家岭文化,石家河文化,乱石滩文化房基43座,陶窑5座,灰坑27个,墓葬656座,出土各类遗物5914件。 1978年7月,商县博物馆对陕西商县紫荆遗址进行首次发掘。其简报将其新石器遗存共分为四期,而后调查发现了洛南县沟滩和焦村等遗址。1982年对紫荆遗址进行第二次次发掘,将发掘简了将其文化分为五期。 1991年,1992年春,1992年秋,1994年,1996年,1998年共六次发掘河南邓州八里岗遗址,发掘面积近3000平方米,经历仰韶文化,屈家岭青龙泉二期,石家河青龙泉三期,龙山文化晚期四时期文化遗存。 (二)分期: 根据考古类型学来分析,青龙泉F6 是一座长方形双室大房子,保存较好。出土的器物较多,主要有陶盆形鼎、瘦腹罐形鼎、鼓腹罐形鼎、小口中领瓮、深腹盆、花边状圈足钮器盖、薄胎钵、浅睃钵、斜腹筒形罐、壶形器、瓶、双腹豆、敛口鼓腹瓮,以及石斧、石铲、石锛、骨镞和象牙梳等。青龙泉Hll 为不规则形大坑。包含物丰富,主要有陶小口高领瓮、高柄杯、双腹豆、红顶薄胎钵、花边状圈足钮器盖、圈足钮器盖、带流盆、宽沿盆、翻唇盆、矮圈足杯、大口瘦腹缸、圈足碗和骨凿等。青龙泉Fl、F2和F3 三者层位一致,形制相同,为长方形单间房子。所出器物较丰富,主要有陶小口高领瓮、高柄杯、双腹豆、豆、带流盆、红顶薄胎钵、鼓腹罐形鼎、大口鼓腹罐、敛口盆形鼎、大口瘦腹缸、大口鼓腹缸,以及石斧、石铲和石锛等。大寺H9 为筒状窖穴。出土器物有陶喇叭形薄胎杯、钵、花边钮器盖、鼎足、陶环,以及石锛和蚌镰等。下集H9

文档评论(0)

三沙市的姑娘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