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工业革命前英国穷人如何申领社会救济.doc
工业革命前英国穷人如何申领社会救济
众说纷纭:英国的济贫法真的一无是处????????说起英国旧济贫法,多数中国人可能闻所未闻。如果从伊丽莎白女王公布的1601年算起,到1834年被新济贫法取代,旧济贫法运行了整整两百三十多年,这项法案动用政府力量征收赋税,从事社会救济,用于发放救济金,养老金,房租或者养育补贴,建立孤儿院等。即便大多数人不熟悉济贫法,但对于济贫法实施情形并不陌生。
小奥列弗在济贫院。《雾都孤儿》剧照???????1958年引进译制的影片《雾都孤儿》,小奥列弗就是在济贫院长大的。他在那里挣扎了九年,一天只能喝三顿粥,星期天才能够享受半个面包卷。八十年代初的译制片《简·爱》广受欢迎,影片开头的情节也与济贫法有关——简·爱从小失去了父母,先是寄养在舅舅家,后来被教区的济贫事务人员接走,在孤儿院学校接受教育,直到毕业获得教书资格。在这些电影中,济贫院、孤儿院的情形确实令人憎恶,孩子们经常饥肠辘辘,遵守严格规章秩序,动辄各种体罚,活脱脱是穷人的“巴士底狱”。???????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大文豪们批评济贫法在英国社会精英阶层并非是个别现象,如果说狄更斯、夏洛特?勃朗特等主要是从道德层面抨击的话,那么,新兴的政治经济学家们则从社会科学角度来批判济贫法。有意思的是,无论是自由主义,左派费边社主义者还是马克思主义者,在否定济贫法上空前一致。???????信奉“看不见的手”的亚当·斯密认为济贫法妨碍了劳动力转移。由于济贫法规定只有本教区居民才能有资格获得救济,所以造成了穷人不能随便移动。亚当?斯密说“贫民要超越教区的人为境界,往往比超越国家间由高山脉或海湾构成的自然境界困难得多”。他甚至觉得济贫法比行会法规的后果要更为恶劣,因为行会不过是影响了手工艺工人和制造业工人的自由流动,而济贫法却阻碍了包括贫民在内的一切劳力的自由迁徙,从而使得劳动力在空间上无法实现最优配置。另一位大经济学家马尔萨斯则从人口学角度论述济贫法的补贴导致了低素质穷人人口的增长,从而成为未来的累赘。在人口原理中,他声称“济贫法有只增加人口而不增加食物的趋向,并且它们为了救济贫民而减少了劝勉穷人所得到的份额。”自由主义大家托克维尔曾经两访英国,他走街串巷,深入底层,调研社会救济制度,他担心的是济贫法会让穷人好吃懒做,“迫使富人仅仅只是穷人的佃农……会给这个国家带来暴力革命”。
亚当·斯密(左)和马尔萨斯(右)???????相比托克维尔,革命导师恩格斯目光要更为深远。他注重的不是穷人行为的改变,而是其经济后果。在其名著《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中,他指出“当旧的济贫法存在的时候,工人们还可以从济贫金中得到一点救济;因此,工资就更加下降。”后来的学者大都赞同恩格斯的看法。他们形成了所谓的新传统派,其中包括大名鼎鼎的费边社的领袖韦伯夫妇,记者哈蒙德,以及波兰尼。在《大转型》中,波兰尼直指旧济贫法中的《斯品汉姆法》“有效地阻止了一个竞争性劳动力市场的建立”,使得英格兰农村日益贫困化。不仅如此,韦伯夫妇还认为济贫法运行非常低效,救济体系没有一个中央机构分配资源,各地标准差别甚大,救济不公,而具体实施救济的是一批没有薪水的地方济贫官,而非专业人士,导致了不少人因此流浪各地骗取救济。???????大师们众口铄金,济贫法如同宗教法庭一样一无是处,恶名昭彰。不过细细品味这些大师名家观点,他们之间说法还是差异不小,有的甚至互相对立。比如说,狄更斯等作家认为济贫法之下,穷人得到的救济杯水车薪,孩童还常常受到虐待。而托克维尔看到的情况则完全不同。他的感受与狄更斯等截然相反。他目睹的是穷人利用济贫法获取各种补助,不消说带孩子的妇女,连精壮青年都会得到补贴。韦伯夫妇查阅地方上救济文档卷宗,发现早在十八世纪末期,不少救济院提供肉食,有的几乎达到每天都有的程度。大文豪的批评无疑有点以偏概全了。1601年济贫法如何产生????????那么究竟旧济贫法是一套什么样的救济体系?它如何发展?绩效又如何呢????????首先要说明的是,英国济贫法并非是由国家意志一日造就的,这不像俾斯麦推行的强制立法,它经历了一个较为自然的演化过程。???????早在中世纪,英国教会就组织起了救济事务。英国约克大主教爱格伯特在八世纪下令十一税收入的一部分必须用于救济。不过,到了十四世纪,十一税的收入连维持教会运作都很勉强,更不用说用于济贫了。亨利八世宗教改革后,社会救济成了世俗国家的主要职能。十六世纪,宗教改革轰轰烈烈,横扫欧洲。马丁·路德最先主张城市自治,自行征税济贫,加尔文则在瑞士日内瓦城加以实践,而英国则把济贫制度的自治原则,从城市推广到了乡村。面对日益减少的自愿奉献,英国在1536年颁布法案允许地方教区征税来进行救济。由于效果不彰,到了1572年索性规定强制征收济贫税。1601年颁布的济贫法,与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