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注——
寒潮来袭,低温津贴还有多远?
武海霞
1月24日清晨,北京市昌平区沙河公交站,一名车站保安没有面部防护工具站岗执勤,当时气温接近-14°C。钟心宇摄
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1月份,我国在最寒冷的四九天又迎来“霸王级”寒潮,大半个中国进入“速冻模式”。
据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1月22日至24日8时的监测数据显示,受强冷空气过程影响,全国有346个气象站发生极端低温事件,覆盖我国大部分地区,涉及北京、内蒙古等28省(市、区)。其中,24个站最低气温跌破历史极值。
在这样的极端天气里,大多数人会选择宅在家里。有网友戏称,“这两天出来上班的都是劳动模范,出来见面的都是生死之交。”然而,还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不得不在寒风凛冽的户外坚守岗位,比如起早贪黑的环卫工人、穿梭于大街小巷的快递小哥、在车流中站岗执勤的交警……
随着低温寒潮来袭,这些户外劳动者的生存状况和健康防护问题受到关注,低温津贴也随之进入公众视野。
现状:
低温津贴“冰封”,劳动者少有所闻
1月23日,北京遭遇了30年来同期最冷的一天,最高气温仅-13。24日,气温略有升高,但仍旧“冻感十足”。笔者“全副武装”走上街头,发现行人很少,街道十分冷清,只有三三两两的环卫工人在道路上清理垃圾。?
环卫工人李师傅说,无论刮风还是下雪,他们都要出来干活,“一般凌晨四五点就得出工,那个点比白天冷得多。”他尽可能地多穿些防寒衣服,把自己包裹严实,只露出眼睛。即便是这样,他的面部、手部也被冻得红肿,手已经皴裂。
当被问及在这么冷的天里工作有没有领过低温津贴时,他很诧异,“我都没听说过还有低温津贴这回事儿,更别说领了。”?
随后,笔者又在某园区内看到快递小哥忙碌的身影。他们不时弯腰扫描着快件,没戴口罩的脸被冻得发白,嘴中呼出的热气清晰可见。为了更快速地填写单据和分拣快递,他们都戴露着手指的手套。
“整天骑着电动车在大街上跑,寒风直往脖子里灌,别提多冷了。很多时候手被冻僵,握着车把都费劲儿。”快递员小王一边说一边使劲跺脚。笔者注意到,他的护膝上缠着厚厚的胶带。“这个很管用的,既可以防止护膝脱落,也多少能挡点儿风,快递员都这么干。”他解释道。
当被问到低温津贴时,小王无奈地摇头,“这个倒是听别人说起过,不过老板没给我们发过。”他直言,“其实低温津贴什么的,我也不奢求,有时候希望快递可以少一点,这天儿实在太冷了。”
笔者走访发现,为了让这些户外劳动者能更好地工作,一些单位给他们发放了防寒工作服、帽子、手套等劳动保护用品,有部分工作者还领到了一定的低温津贴。但是,还有很多户外工作者表示从未领过所谓的低温津贴,甚至没有听说过。
那么,低温津贴该不该有?早在2004年3月1日,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布施行的《最低工资规定》中就提到低温津贴:在劳动者提供正常劳动的情况下,用人单位应支付给劳动者的工资在剔除下列各项以后,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延长工作时间工资;中班、夜班、高温、低温、井下、有毒有害等特殊工作环境、条件下的津贴;法律、法规和国家规定的劳动者福利待遇等。
基于劳动者在低温状态下容易被冻伤的实际,国家卫计委、人社部、国家安监总局、全国总工会于2013年联合发文公布了修订后的《职业病分类和目录》,将“冻伤”列为新增的职业病之一。2015年,修订后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公布,将“低温”列为新增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之一。
由此可见,给户外劳动者发放低温津贴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既然如此,为何时至今日,大部分劳动者对这一与己相关的权益少有所闻呢?
成因:
标准“缺位”,低温津贴多沦为空谈
众所周知,在高温环境下从事强度较大的户外劳动,劳动者很可能中暑,甚至严重脱水导致死亡。2012年6月,国家安监总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联合发布《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不但明确了最高气温35摄氏度以上的天气为高温天气,还对高温作业劳动者的补贴、休息等制度进行了统一。各地也相继制定了明确的高温津贴标准,高温津贴落实情况日益规范。户外劳动者除了能领取到高温津贴,还可以获得冷饮、药品、轮休等福利待遇,合法权益得到较好保障。
与高温补贴相比,低温津贴政策实行多年,相关规定却仍只有上文提到的寥寥几条,具体的发放标准至今没有出台,就连何谓“低温”至今都不明确。地方人社部门几乎没有制定相配套的实施细则,即使制定实施细则的,要么语焉不详不具可操作性,要么很少执行沦为一纸空文。时至今日,大部分地方的低温津贴都还只是“纸上权利”,可望不可及。2015年10月中国气象局举办的一场研讨会上,面对媒体提问,在场的3位气象学专家都表示未听说有关低温保护的气候标准。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水务与工程院副院长谢映霞坦言:“目前没听说有一个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05-2015二级建造师市政实务历年真题及答案资料.doc
- 2005年---2015年_江苏专转本计算机--真题及答案资料.doc
- 2005年历史中考试题整理主观题部分(世界近现代史一)热【字体小资料.doc
- 2006年秋季南安生物初二调研卷资料.doc
- 2006年中考试题汇编热现象资料.doc
- 2007《同业拆借管理办法》资料.doc
- 2007-2015年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真题集资料.doc
- 2007年东莞市初中生物学竞赛训练题(七年级下册)资料.doc
- 2007年高考物理专题复习三------牛顿运动定律资料.doc
- 2007年主管护师资格考试(内科护理学)复习试题及答案资料.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