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褒禅山记定稿重庆唐华生.ppt

  1. 1、本文档共10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解题 “记”是一种文体,有奏记、游记、杂记。 分为四类: 记游、记事 、记亭台楼阁、记物 本朝(宋)人尚理 ——严羽《沧浪诗话》 利用游记进行说理 文体特点: 1、亭台楼阁名胜记: 《岳阳楼记》《醉翁亭记》 2、山水游记: 《游褒禅山记》 《石钟山记》《小石潭记》 3、杂物书画记: 《核舟记》 文章脉络: 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险远 1、慧褒始舍于其址 2、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3、有泉侧出 4、入之甚寒,问其深 5、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6、则其见愈奇 7、则其至又加少矣 知识归纳 ——词类活用 名→动,筑舍定居 名→动,命名 名→状,从侧面 形→名,深 形→动,走到尽头 动→名,见到的景象 动→名,到达的人 知识归纳 ——词类活用 8、火尚足以明也 9、常在于险远 10、至于幽暗昏惑 11、后世之谬其传 12、后世之谬其传 13、莫能名者 形→动,照明 形→名,危险偏远的地方 形→名,幽暗的地方 令人迷乱的地方 使动,弄错,使…错 动→名,流传的文字 名→动,识其本名,说明白 1、非常之观 2、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3、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古:不同寻常 今:程度副词,很、十分 古:到达(某地) 今: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另提起一事 知识归纳 ——古今异义 古:求学的人,治学的人 今:在某些方面有较深的学问的人 1、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 2、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 3、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华山洞下边平坦空旷,有泉水从旁边涌出,而(题字)记游的人很多——(这是人们)所说的前洞。 问起它的深度,就(连)那些喜欢游玩的人(也)不能走到尽头——(人们)叫它后洞。 知识归纳 ——语句翻译 大概洞更深,那么那些到(的人)又更加少了。 正当这个时候,我的体力还足够(继续)进入,火把(也) 还足够(继续)照明。 4、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5、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6、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 大概我所到(的地方),比起喜欢游览的人(来说)还不到(他们的)十分之一。 进去洞里越深,那前进(的事)(就)越困难,可是那见到(的景象)(就)越奇特。 知识归纳 ——语句翻译 古代我国对人的称谓比较复杂。 1、直称姓名; 2、称字、号、斋名、谥号; 3、称官名、爵名; 4、称籍贯。 有时几项兼称,这种称谓一般是先称官名,次称籍贯,后称姓名字号。 梅花[宋]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注释:这首诗以梅比喻人的高洁、刚毅的品格。那墙角边的几枝梅花,迎着严寒独自开放出洁白的花朵。远看就知道不是雪,因为有阵阵清幽的花香飘过来。 凌寒: 冒着严寒。 遥:  远。 暗香: 清幽的香气。 【原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注释】屠苏: 酒名。元旦时喝屠苏酒能去除疫气。曈曈: 太阳初升, 将明未明的样子。 桃符: 古人用桃木在门上刻符驱鬼, 后人改用门联。 【白话】在爆竹声中, 一年又过去了, 春风送来的和煦也溶进了屠苏酒里, 就在旭日东升, 阳光普照大地的时候, 所有的人家都以新桃符代替去年的旧桃符, 以迎接崭新的一年。 【欣赏】一年复始, 万象更新, 每年的春节, 家家户户都会燃放爆竹、张贴门联, 以驱邪避鬼。 从字义上来看, 这首诗并无不妥, 然而作者王安石却别有用心, 当时他正拜相推行新政, 因此想借着新年新气象隐喻自己的雄才大志, 在他的心目中, 新政犹如春风有助屠苏酒的酿造。 后段则影射百姓引颈祈盼的心情, 全诗寓意深长, 在不违反「一语道破」的情况下, 表达出诗人内心的感情与期望。 登飞来峰 飞来峰上千寻塔, 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 只缘身在最高层。 注释   (1)飞来峰:即浙江绍兴城外的宝林山。唐宋时其上有应天塔,俗称塔山。古代传说此山自琅琊郡东武县(今山东诸城)飞来,故名。   (2)千寻:极言塔高。古以八尺为一寻,形容高耸。   (3)不畏:反用李白《登金陵凤凰台》“总为浮云能蔽日

文档评论(0)

wdhtm34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