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伤休克期液体复苏.ppt

  1. 1、本文档共8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烧伤休克期液体复苏.ppt

烧伤休克期液体复苏 林新聪 对烧伤休克期补液(量)的认识 烧伤后毛细血管(微静脉)通透性增强,大量血浆成份外渗,血细胞的破坏,极易发生(烧伤性)低血容量性休克。 (烧伤性低血容量性休克)特 点: ◇ 有效循环容量减少(慢性、持续) ◇ 心室舒张期充盈压降低 ◇ 心排量减少 ◇ 组织缺血缺氧 ◇ 器官功能障碍。 上述病理过程一般持续48h,伤后48h常称“休克期”。 (大面积48h,中、小面积48h) 补充循环血量,有效液体复苏,是烧伤后抗休克治疗最重要的基本措施。 休克期补液的基本原则: ◇ 烧伤后体液丧失量与BSA和W成正比。 ◇ 丢失的液体类似血浆,应补充血浆、电解质和水。 胶、晶总量2ml/kg/1%,胶:晶=1:1。 ◇ 伤后体液立即丧失,6~8h达高峰,伤后第一个8h应 输给第一个24h预算量的一半。 ◇ 主要根据尿量进行输液监控。 ◇ 为防过量,第一个24h最大输液量为10%W。 ◇ TBSA50%,按50%计算,总量10000ml。 评 价: TBSA50%的伤员可平稳度过休克期大 面积伤员输液量明显不足--超低补液,面积 越大不足越明显。 TBSA50%伤员大多因补液量不足,死 于休克及与休克有关的并发症。 1958年,上海瑞金医院在世界上首次成功抢救钢铁工人邱财康 (TBSA82%,三度23),创造了奇迹。 成功的重要经验之一是休克期补液量在Evans公式的基础上改良--不设上限,胶:晶=1:1。 此后世界上出现的诸多输液公式皆不设上限,为成功抢救TBSA50%的伤员奠定基础。 总结、统计600例无呼吸道烧伤或其他并发症,平稳度过休克期伤员的补液情况后,1965年提出国内第一个胶、晶型补液公式。 内容: ●伤后第一个24h ◇胶、晶体: 成人:1.5ml/kg/1%BSA, 婴幼儿:2ml kg/1%BSA, 儿童:常用1.75ml kg/1%BSA。 胶:晶=1:1、1:2 或视情而定 胶、晶总量1/2,伤后6-8h内补给。 ◇生理需要量(水分) 成人:2000-2500ml/kg/day 儿童:70-100ml/kg/day 婴幼儿100-150ml/kg/day,平均输给。 ◇伤后第一个24h输液总量可达W的20%。 ● 伤后第二个24h  ◇ 胶、晶体:第一个24h输入的胶、晶体量   1/2(平稳度过的实际需要量,不是公式   预算量)。  ◇ 生理需要量:同上。  ◇ 提出血容量监测的指标体系,即:   主要指标:神志、尿量、P和R、末梢循环。   参考指标:BP、CVP、Hct、电解质和生化。 实践证明: ● 传统的复苏补液方法能使多数烧伤病人度过休克期。 ● 直接因休克死亡的病人数大量减少,为后续治疗奠定基础。 ● 是烧伤治愈率提高的关键原因之一,也医学科学、技术进步的产物。 ● 传统复苏输液的主导思想:低限过渡--保守。担心输液过量,诱发肺、脑水肿和心衰。 ● 临床发现85%伤员是在“代偿性休克”状态下  度过休克期,遗有稳性低灌流损害和酸中毒。 ● 高动力复苏伤员的DO2、VO2、CI、并发症和  死亡率都优于对照组。 ● 应用有创监测行高动力复苏,科学、可行。 反对者认为: 休克补液的基本目的是纠正组织缺血、 缺氧。“超高动力复苏”补液,势必导致组织 大量积液,增宽氧的弥散距离,降低细胞的 氧利用度。不但达不到抗休克目的,反而加 重组织缺氧和脏器功能障碍。 支持者提供的报告提示:良好疗效未能重复,前瞻性对比研究未显示优越性,输液量多,组织水肿,创面加深,感染加重,并发症和死亡率反而增高,特别是“腹腔间隙综合征”明显增多。 80-90年代,304医院应用Swan-Ganz导管和CO2张力计,监测、指导休克期补液后发现:传统公式输液量太小,不能满足灌流需要,尿量30-50ml/h太少,需提高至80-100100100ml/h。 现行补液方法可使伤员度过休克期,但是在“代偿性休克”状态下度过,遗有隐性低灌流、缺血缺氧性损害和器官功能障碍,烧伤面积大、深度多、并吸入性损伤的伤员更甚,需要改良。

文档评论(0)

wdhtm34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