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直辖十年重庆市城镇化快速发展.doc
直辖十年重庆市城镇化快速发展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市委、市府全市人民拼搏,全市发生了显著变化,人均GDP突破万元大关产业结构
城镇化水平的快速提高,一方面得益于重庆直辖后的定位,即要把重庆建设成为了长江上游的中心城市,并且抓住了西部大开发的机遇,解放思想,大力发展经济,全市及各区县的经济得了显著提高;小城镇建设的速度不断加快,城镇建设规模、范围和城镇地域不断扩大,使全市城镇化率不断提高。另一方面,人口流动速度、流动频率加快,2006年全市外出半年以上的人口达到了680.61万人,其中流向城镇的人口达到了90%以上,乡村人口向城镇的转移速度的加快,也使城镇人口增加,城镇化水平提高。
(二)地区间发展不平衡
由于重庆市是属于大城市带大农村的格局,因此全市城区与偏远山区,主城、渝西和库区之间城镇化水平差距较大。
1、区县间差距较大
2006年全市城镇化率为46.7%,其中最高的是渝中区、大渡口区、江北区、沙坪坝区、九龙坡区、南岸区六区,城镇化率达到了100%,最低是酉阳县和巫溪县,城镇化率仅为17.2%,两者差距悬殊(见表1)。
表1 2006年重庆市分区县城镇化率 单位:% 地区别 城镇化率 地区别 城镇化率 地区别 城镇化率 渝中区 100.0 万州区 47.5 忠 县 25.9 大渡口 100.0 合川市 47.2 丰都县 25.5 江北区 100.0 长寿区 45.1 云阳县 25.4 沙坪坝 100.0 南川市 41.4 潼南县 25.3 九龙坡 100.0 璧山县 34.3 奉节县 25.2 南岸区 100.0 綦江县 34.0 巫山县 22.6 双桥区 89.5 铜梁县 33.0 秀山县 20.4 万盛区 67.7 荣昌县 33.0 石柱县 20.1 北碚区 67.2 大足县 30.9 彭水县 18.4 巴南区 64.9 黔江区 29.3 城口县 17.5 渝北区 61.4 梁平县 28.6 巫溪县 17.2 永川市 51.0 开 县 28.6 酉阳县 17.2 涪陵区 50.4 垫江县 27.5 江津市 50.2 武隆县 27.0 从表1可以看出,城镇化率较低的地方,都是属于老少边穷和交通不便的山区,由于受地理条件的限制,其经济发展滞后,二三产业比重过低,城市辐射能力不强,影响了城镇化的发展。
2、区域间发展不平衡
全市分三大区域来看,都市发达经济圈城镇化率最高,达到了86.8%,渝西经济走廊其次,为40.9%,三峡库区经济生态区最低,仅为30.2%。从分三大区来看,都市发达经济圈高于全市平均水平,渝西经济走廊和三峡库区经济生态区的城镇化率都低于全市平均水平。
“一小时经济圈”的城镇化率为59.7%,比“两翼”的城镇化率高32.3个百分点,比全市城镇化率高13个百分点(见图2)。
二、重庆市城镇化率与全国及各省市的比较
直辖以来,重庆市的城镇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城镇化发展水平有了较快的增长,由直辖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发展到2006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8个百分点,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一)增长速度快于全国平均水平
直辖以来,全市城镇化水平提高较快,快于全国平均水平。从1996年到2006年,全国城镇化率增长了13.4个百分点,而同期重庆市增长了17.2个百分点,增速比全国快3.8个百分点。直辖前五年,全市的城镇化水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处于追赶阶段,1996年,重庆市的城镇化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个百分点,1997年低0.9个百分点,到2001年低0.3个百分点,差距在逐渐缩小;2002年,全市城镇化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0.9个百分点,到2006年,已高出全国平均水平2.8个百分点(见图3)。
(二)在全国各省市排位上升
2000年人口普查时,全市的城镇化率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排第15位,经过几年的发展,排位在上升,2005年上升到13位,2006年排位进一步上升,排在第12位,处于全国中等偏上水平(见表2)。
表2 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城镇化率及位次 单位:%,位 地 区 2000年 2006年 地 区 2000年 20年 排位 城镇
化率 排位 城镇
化率 排位 城镇
化率 排位 全 国 36.2 43.9 山 西 34.9 16 43.0 16 上 海 88.3 1 88.7 1 宁 夏 32.4 19 43.0 17 北 京 77.5 2 84.3 2 青 海 34.8 17 39.3 18 天 津 73.0 3 75.7 3 陕 西 32.3 20 39.1 19 广 东 55.00 4 63.0 4 湖 南 29.8 21 38.7 20 辽 宁 54.2 5 5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