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一轮复习求索真理的历程要点分析.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3 全国卷Ⅰ 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2年6月,商务印书馆出版了《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词典的正文收录了NBA,BBS,GDP,UFO等239个西文字母开头的词语。此举引起了广泛的争论,有的人反对,有的人支持。反对《现代汉语词典》收录西文字母的人认为: “拉丁字母出现在方块汉字中,很是惹眼,看上去就是一个异类,是对汉语的污染。” “我想会不会过几十年,汉语成了汉英混杂的语言。”“文化有安全的问题,在国际化,也不能把自己的文字搞乱”……支持《现代汉语词典》收录西文字母词的人认为:“在对外开放条件下,字母词的产生有其必然性。应善待字母词的使用,而非简单的拒斥。” “选录字母词只是对当下语言现实的承认,体现了语言使用的从简趋势,适应了社会生活变化的需要。”……. (2)《现代汉语词典》收录西文字母词引起的争论深化了人们的认识。结合材料,运用认识论知识,说明“争论有利于认识的发展。”(12分) 不同主体对同一对象会产生不同的认识,由此产生争论是正常现象。真理与谬误往往相伴而行。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人的认识难免存在一定局限性甚至错误。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通过讨论,不同看法得以交流和碰撞,有利于人们取长补短,克服认识的片面性,促进认识的发展。 (3)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假如你是争论的一方,在争论中应该怎样坚持这一原则?(4分) 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理服人而不以势压人;尊重对方发表意见的权利;避免语言粗暴、行为过激;勇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 (2013 全国卷)以前人们认为,材料的强度和韧性这两种属性不可兼得。但某工程团队利用“电纺”技术,开发出细小的聚丙烯腈纳米纤维,并通过小喷嘴喷射出去,做成的材料既轻又薄,不仅更坚固,而且更具韧性。该团队之所以成功,是因为( ) A.深化了理论认识,推动事物质变 B.立足于实践探索,改变实践手段 C.发挥了意识的目的性,突破条件创造联系 D.发挥了主观能动性,消除事物之间的矛盾 答案 B (2013 山东卷)“梦想是海市蜃楼,还是绿洲,关键取决于你是否停止跋涉的脚步。”与这句话内涵相一致的是( ) A.“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 B.“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C.“一步实际行动比一打纲领更重要” D.“人类的心灵需要到理想甚于需要物质” 答案 C (2013 四川卷)唐代诗人柳宗元在《三赠刘员外》一诗中写道“信书成自误,经事渐知非。”下列观点与该诗句所含哲理相符的是( ) ①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②学至于行之而止矣。行之,明也 ③方其知之,而行未及之,则知尚浅 ④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窗户),见天道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C (2013 广西卷)毛泽东说:“邀集一堆人,不作调查,而只是冥思苦索‘想办法’‘打主意’,须知这是一定不能想出什么好办法,打出什么好主意的。”这段话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 ①感性认识比理性认识更真实更可靠 ②占有大量可靠的感性材料是形成“好主意”的前提条件 ③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 ④冥思苦索无助于“好办法”、“好主意”的产生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C (2013 安徽卷)为破解当前家庭经营中存在的“低、小、散”难题,推动传统农业升级、党和政府强调要发挥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产经营主体的作用。这表明认识是( ) ①在实践基础上不断丰富发展的过程 ②不断克服谬误逐步接近真理的上升过程 ③主体对客体的直接现实性改造活动 ④在实践的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B (2013 海南卷)1902年奥地利科学家发明了廉价、清洁、方便和耐用的塑料袋,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各个方面,被誉为科技界的“白色革命。在2002年塑料袋“百岁诞辰”之时,它因对生态环境的严重污染和破坏而被环保组织评为“20世纪人类最糟糕的发明”。现今,“远离塑料袋、“禁用塑料袋一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从“白色革命”到“白色污染,塑料袋的命运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 ①认识与实践始终存在着不可克服的矛盾 ②认识与实践的统一总是具体的、历史的 ③认识指导实践所产生的结果总是不可预期的 ④认识对实践指导作用的实现总受到主客观条件的制约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C “真理是时间的女儿,不是权威的女儿”——培根 真理是客观的、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真理是有条件的 效率与公平始终是社会发展所关注的问题。从“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到“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再到“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想一想,与之对应的条件发生了什么变化? (2013 全国卷Ⅱ)联

文档评论(0)

挺进公司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